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最敢生的省份,也开始“抢人”了

新资讯 2025-3-18 14:45 每日经济新闻 1 0

适逢春招季,新一轮抢人热潮,一触即发。


刚刚过去的周末,成都落地蓉聘行动计划年度首场大型线下招聘,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文创等成都优势赛道、特色产业招聘火热;


不久前,在杭州春季首场大规模线下人才招聘会上,830家企业推出2.1万个岗位,人工智能岗位数量占据十分之一……


316日,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更祭出最强春招会”——


从级别看,该场招聘会为人社部举办的“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活动启动仪式,省、部主要领导出席,规格前所未有;从规模看,超千家用人单位提供超5万个岗位,吸引境内外近2000所高校、近12万名求职者报名,岗位、人才双爆单


不少人发现,此轮以春招为战场的人才竞争,暗合了今年初DeepSeek带动的新一轮科技产业升级趋势。而其中,广东人才焦虑显得格外迫切、又有迹可循。


早在今年的新春第一会上,广东即提出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将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到广东就业创业,此次招聘会正是重要活动之一;全国两会期间,广东省委书记还对外发出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的邀请。


这一次,广东为何这么拼?


追逐顶尖人才


从数据上看,敢生的广东拥有充实的人口底盘


根据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去年,广东出生人口113万人,相比前一年增加10万人,占全国比重从11.4%增长至11.8%,不仅连续7年蝉联中国生育第一大省,还是全国唯一出生人口破百万的省份。


不仅如此,外地人还在源源不断涌入广东。根据2021年发布的七人普数据,广东自六人普以来10年间,外省流入人口达2962.21万人,居于全国首位。尽管近两年广东人口净流入放缓、甚至出现外流,但到去年,广东省外净流入人口仍保持增长,并推动实时在粤人口达到1.5亿人。


从某种意义上说,广东坐拥全国最大的人才蓄水池,即便近年来国内有关人口红利优势减弱的讨论不断发酵,似乎尚能稳坐钓鱼台;但当产业转型升级从规划层面不断落地,人才竞争不断走向高精尖,制造业大省广东也很难坐得住了。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杭州无疑是那个搅局者。今年初,当爆火的DeepSeek带动杭州AI六小龙集体出圈,广东三杰为何没在广东创业成为热议话题。二者的指向是一致的:引进和培育顶尖人才,是包括AI在内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的关键。


对于为何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广东省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也提到: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广东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展开新一轮引才,既是夯实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的长远之计,更是经济大省挑大梁的担当之举,事关全局、事关未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


比对六小龙,浙大系毕业生支撑起半壁江山;瞄准高学历顶尖人才,也成为广东此次大规模揽才的突出特点。


数据显示,在招聘会现场5万多个岗位中,面向博士、博士后的岗位就有近1万个;而广东人社厅统计,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的超60万个优质岗位中,半导体、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占比超七成。


如果说AI是杭州眼下最热的产业标签,机器人则是广东的代名词。前不久出圈机器人七剑客,同样亮相此次招聘会。有机器人制造企业相关负责人提到,机器人产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人才需求尤为迫切,因此其大部分岗位主要面向博士生,并将提供百万元年薪。


机器换人下半场


对于广东而言,再次校准揽才策略,还源于一场同样迫在眉睫的产业变革。


去年10月,广州人社局公开最缺工”30个职位排行,揭开广东用工矛盾的一角:名单中,其他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高居首位,电子材料工程技术人员、机械制造工程技术人员也名列其中。



图片来源:广州日报


对此,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称,这意味着劳动力市场结构出现了技能与学历结构的不匹配,基础技能性岗位缺人,高学历人才在部分领域竞争激烈,最终形成供求错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并存


用工荒一直都是广东制造的难题,它推动大量外地人流向广东,进入制造业、充当流水线上的产业工人。上个月,广东迎来春节后人口迁入高峰,流动人口数量达1600万人;而广东省人社厅相关人员提到的数据是,节前外省农民工返乡人数高达1940万,约占外省农民工总量的80%


对于广东来说,AI远不止是带来新就业的新兴产业,它还可能颠覆整个制造业的用工结构,乃至人口结构。


2020年,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莫荣研究团队曾研究发现,由于我国制造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人工智能率先替代缺工岗位,因此短期内对我国就业影响总体有限;然而,由于就业结构性矛盾处于上升通道,潜在的技术性失业风险在增加。从长远看,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呈现渐进性且大规模结构转型趋势。


另一组来自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接受调查的企业中,机器人替代了所在企业9.4%的初中及以下员工,同时大学及以上的员工数量却增长了3.6%。


目前的一种共识是,机器换人并不会简单地减少就业,而是将置换出更多高技能就业需求。由于工业机器人属于新兴领域,专业化及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具有工业机器人设计编程、安装调试、维修维护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专业技术工人,依旧匮乏。某种程度上,高技能人才的缺口,成为机器人消费市场的瓶颈。


而从产业角度来说,广东机器人产业无疑蕴藏着巨大机遇。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40%以上,广东机器人产业不仅规模、企业数量均居中国首位,还在各环节培育引进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对于广东来说,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不仅关乎人口结构转型,还将影响到新兴产业发展。这也是作为站在产业一线的经济大省,必须及早解决的用工难点和痛点。


聚焦投资于人


当然,抢人关键还在于。近年来城市数轮抢人的结果说明,大力抢人只是过程,最终的关键在于如何留人


当分析杭州六小龙的成功经验时,宁波市委组织部卢文华曾撰文指出,杭州能够有效推动人才变量转化为科创增量,首在优化创业环境。民间的双创活力并非简单地靠外力硬撬,关键是不禁其性,不塞其源,因势利导予以制度供给。


广东也在探索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为高层次人才松绑


图片来源:摄图网_507760970


比如,所谓不看帽子看个头,对于高层次人才,首次参加职称评审可以不受本人资历和任职年限限制。此外,受聘至事业单位时,现有岗位难以满足需求的,还能按规定申请设置特设岗位,不受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


更难得的是,不少机构还谋求营造一种对于创新宽松、容错的环境。比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推出天才新星项目,将用80万至100万元的年薪招募青年科技人才,给其三年的自由发展空间,孵化落地优质的科研项目。


而无论是广东,还是杭州和成都,此轮抢人,均将人进一步置于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以最大程度释放人才的创造力,发挥对于产业升级的带动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莫荣提到,投资于人,重点是要提高人才技能,从而支持扩大就业、促进居民增收减负、加强消费激励,形成经济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而反过来,通过增加新的岗位、创造新的就业增长点,也将带动整体就业质量提升。


中科院地理资源所研究员樊杰在接受城市进化论专访时指出,过去,人们常说人随产业走,未来则可能是产业随人才走。现代产业发展由科技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的核心在于人才。因此,人才培育以及打造具有人才吸引力的城市,已成为各城市乃至各国的共识。


长远来看,投资于人将是布局未来竞争的战略远见。


每日经济新闻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