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场融合声音即兴、肢体剧场、装置艺术的展演开演,“丝谣共织——桑蚕丝织文化与当代艺术的碰撞与融合”系列活动日前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拉开大幕。该系列活动是艺术家汪阳子2016年发起,项目联合寻谣计划、乡兴社及不同学科的研究者与创作者,将大家对桑蚕丝织技艺的共同关注转化为一场“田野行走”与当代艺术转化的展演。 作为展演开幕活动的首个重磅环节,名为“蚕现场”的展演将桑蚕丝织文化中的社会行为、信仰、艺术、传统解构再重构,编织一场多重感官的“新蚕花胜会”视听现场。音乐人小河及多位在即兴音乐领域有成熟经验的乐手们的“共织”下,一场“既传统又当代”的行为艺术作品,作为一种“流动”的丝绸符号,在现场天然生成。 在静态展区展出的是“桑蚕文化切片”与“塘栖共织理想图”两个大展,“桑蚕文化切片”是一个以杭嘉湖地区搜集来的五首富有地方色彩的蚕歌为主要叙事脉络的展览板块。该板块多角度地展示了蚕桑文化圈孕育而生的独特民间艺术形式和深植于地方社区生活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蚕桑习俗传统。通过整合影像、声音、实物等多媒体元素,在五个相连的展台内创造多感官的互动体验,映照出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价值变迁。 “塘栖共织理想图”以塘栖古镇的水岸风貌作为空间基底,以五幅AI合成的塘栖航拍为创作底图。它将京杭大运河的水系作为线索,连接包含码头、广济桥、老居住区、三江岸、新华丝厂五个历史节点,将蚕神信仰、桑蚕习俗与文化符号融合穿行于城市建筑、景观与环境之中,并对古镇公共环境进行思考的再创作。 作者:刘海波 文:刘海波图:浙江省非遗馆编辑:付鑫鑫责任编辑:蒋萍 |
近日,由上海体育大学艺术学院、金海文化艺术中心共同出品
身在澳门,一窗一瓦,处处可见文化融合之美。本期打卡团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