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坚守与创新——访潮尔琴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石晓涛

新资讯 2025-1-15 15:51 湘湘带你看社会 1 0


低沉浑厚,悠远绵长。13日,当晨报融媒记者踏入呼和浩特市非遗年货节会场的时候,就听到了潮尔琴的演奏,在这里记者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潮尔琴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石晓涛。

 

 潮尔琴和马头琴这两种乐器是同源分流、同类有别,从音色上,潮尔琴音色浑厚而柔和又略带低沉,马头琴则略显轻快高亢,从结构上,潮尔琴的琴身呈梯形,共鸣箱位于琴身的左侧,而马头琴的琴身则是扁梯形,共鸣箱位于琴身的右侧,除此之外,在演奏技法上也略有区别。据史料记载,早在元代时期,蒙古胡尔琴、潮尔琴便流传于世,并成为早期宫廷音乐的主要乐器之一。

  

我们是复原传统的制作方法,潮尔琴蒙皮特别重要,因为一旦蒙不好,潮尔琴本身的那种音色就出不来。石晓涛介绍,没有录像,没有视频,只能去想象去还原它当时的制作方法在潮尔琴制作初期,潮尔琴制作技艺传承人们只能通过一次次的失败、一次次的摸索,一遍又一遍去听,找到记忆中最符合潮尔琴的蒙皮材料和蒙皮手法。

  

最难忘的就是跟着师傅学习的那段时间,那时候自己家庭条件很差,设备条件也很差,这些方面都挺困难的。在大学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石晓涛接触到了潮尔琴制作,并拜潮尔琴制作技艺传承人包雪峰为师。据石晓涛描述,当时没有先进的机械,加工只能靠纯手工,靠听觉和想象,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代代潮尔琴制作技艺传承人不懈奋斗着,在20169261930分,内蒙古民族大学第六届音乐节上,时任通辽市博尔金蒙古民族乐器研究所所长的包雪峰老师,携带着18件失传已久的蒙古族乐器登上舞台,其中就有潮尔琴,为蒙古族英雄史诗重新配上低沉浑厚的潮尔琴伴奏。

  

我现在是内蒙古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族乐器制作专业的指导导师,去给孩子们教一些民族乐器的传统制作技艺,让他们也知道这个乐器是怎么去制作的,让他们对这项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更深一些。现如今,曾经的学徒也成为了第五代潮尔琴制作技艺传承人,为了让这项技艺发扬光大,石晓涛组织培训潮尔琴学习班,在培训和教授中,让更多年轻人喜欢上这种古老的音乐,让这项民族音乐和制作技艺传承下去。

  

石晓涛忙碌的身影穿梭于校园与非遗传承课堂之间,他用耐心与执着,为年轻一代开启通往传统民族乐器制作技艺的大门。潮尔琴的乐声更将萦绕在新一代传承者的心间。

  

那曾经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潮尔琴,在像石晓涛这样的守护者手中,跨越时空,再度奏响时代新曲,向着未来,绵延不绝地传递着蒙古族古老文化的深沉魅力,让这珍贵的技艺与音乐,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民族文化的血脉之中。


内蒙古晨报晨网·速闻新闻记者 王子豪


【来源:内蒙古晨报】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