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王珍珍 以“瘦”为名的现代裹脚布正在无形中束缚着当代女性。 4月13日,“店主解释为何女装越做越小”登上热搜,引发众多网友针对女装尺码越来越小的吐槽。裤子越来越长,上衣越来越短。“以前网购,买一件留一件,现在买10件能留2件就不错了”。 当“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成为社交媒体的流量密码,我们是否已经陷入了一场追求极端“白幼瘦”的审美狂欢?线上线下放眼望去,铺天盖地的BM风、辣妹风的女装很难不让人产生一定要把自己瘦成闪电才能挤进那漂亮衣服的错觉。然而背后的真相却是你穿不上,不是你胖了,而是它故意变小了。本应是人挑衣服,如今却悄无声息地成了衣服挑人? “微胖女孩也能穿!”“小码不只属于瘦女孩!”这些看似贴心的营销话术,实则是商家精心设计的陷阱。通过刻意缩小尺码,制造“你不够瘦”的焦虑,资本与流量联手将女性的身体变成了商品化的工具。衣服越做越小,焦虑越做越大,最终买单的,是那些被裹挟在畸形审美中的消费者。 畸形审美的泛滥,不仅让女性陷入自我怀疑,还对社会风气和公共健康造成了深远影响。为了追求所谓的“完美身材”,许多女性选择过度节食、吃减肥药,甚至束腰,导致营养不良、生理期紊乱等问题频发。减肥出发点本应该是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而不是为了女性被物化的畸形审美。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成人女装幼童化的同时,女童装款式却在成人化。“奶辣风”童装的出现,不仅干扰了儿童的审美认知,还可能引发心理早熟等问题。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遏制,将对下一代的成长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健康的服装市场,应该是多元化的,瘦人有瘦人的精致衣服,胖妹也有胖妹的“遮肉穿搭”。不同身材的人都能买到适合自己的衣服。尺码没变,到手的衣服却越来越小,消费者一定会用退货投票,最终还是商家承担后果。 只有当消费者觉醒、行业回归理性、社会倡导多元审美,这场“越做越小”的荒诞剧才能画上句号。让我们一起对畸形审美说“不”,让衣服真正为人服务,而不是让人被衣服绑架。 (来源:大象评论) |
中新社重庆4月13日电 题:百年渝派旗袍演绎新时尚 华服之
海南日报海口4月12日讯(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罗霞)新品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