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阳西城乡各地再添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以“百千万工程”为笔,山海阳西精心勾勒城乡新貌,让老旧小区换新颜,为农村群众搭建“幸福桥”,以“美丽庭院”绘就村居美景,“七个一”建设让圩镇扩“面”提“质”。 阳西民生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推动,用心用情抓好民生项目,让城乡群众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可以在即将到来的春节过上一个幸福年。 县城老旧小区华丽“变身” 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阳西加快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多措并举推动城市更新改造,打造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全龄友好的幸福社区。2024年9月,阳西以县城西湖社区的山水华庭小区作为示范点,率先启动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程,目前项目建设已基本完工。 据了解,山水华庭小区是西湖社区的一个老旧商住小区,已交付使用20多年。如今,山水华庭小区的大门、商住房部分破损墙体外立面已被粉刷一新。小区公共区域绿植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原本坑洼的混凝土路面全部完成了黑化。在改造提升中,施工方还对配套基础设施进行了优化提升,新增休闲广场、儿童乐园、老年活动区域、健身区域等,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据山水华庭改造项目施工方介绍,该项目投资501万元,受益居民672户。针对老旧小区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施工改造都进行了处理,并针对停车位不足的情况,改造过程中又增设了133个停车位。 实施山水华庭小区更新改造工程,是阳西县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提升县城城市品质,探索建设未来社区、幸福社区的一项重要举措。阳西县住建局方面表示,下一步将坚持规划引领、聚焦群众需求,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着力打造具有阳西特色的未来社区,有效带动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品质的全面提升。 大洲村大桥建设加快推进 日前,位于织篢镇大泉村委会的大洲村大桥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这座桥梁整体采用钢结构建设,将完善当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增进民生福祉。 大洲村大桥项目位于织篢镇大泉村委会大洲村古村落北侧,路线起点设置于西侧堤顶路,沿大洲古村北侧红树林外侧布线,自西向东于织篢河上设置桥梁连接东侧堤顶路。该项目总投资5548万元,路线全长733米,桥梁段全长675米,是阳西目前首座采用整体钢结构的桥梁工程。 该项目主体工程于2024年9月底动工建设,目前整体进度超过40%,计划于今年6月底竣工。据施工方介绍,由于该项目毗邻红树林,整桥采用钢结构桥梁施工方案,可有效克服钢筋混凝土桥梁施工周期长、污染大、受现场施工条件影响大等问题,通过提高施工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周边红树林植被、水质及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 大洲村大桥建成后,将打通当地交通“断点”,有效完善织篢镇交通规划网,进一步提高堤岸应急响应能力。此外,该项目将延伸广东滨海旅游公路支线,依托大洲村古村落、织篢河、红树林生态旅游资源,推动“交通+旅游”新业态发展。 “美丽庭院”扮靓典型村
儒洞镇边海村是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近年来该村深化“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以“庭院美”点亮“乡村美”,以“好家风”带动“好乡风”,通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激发典型村建设内生动力。 边海村积极开展“送法到家”“培训到家”“关爱到家”服务活动,组织边海村妇女群众免费参加花艺课程,进一步了解花艺方面的知识,引导妇女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建设中,以“庭院美”标准打造美丽庭院,以“美丽小家”推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同时,边海村大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完成农房风貌管控75栋,短板项目建设完工4项,全村基本完成集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农村公厕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整体村容村貌。 依托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边海红色教育基地,边海村积极开展儿童红色研学活动,通过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好家教”等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特色活动,培育优良家风,引领文明乡风。 边海村出台了《边海村乡村治理积分制实施方案》,鼓励村民积极参与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活动,对排名位于前列的村民给予物质奖励或授予流动红旗户、积分标兵户称号,并在“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优评先中优先推荐,激发群众参与村中事务的热情,将农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里事”,不断夯实乡村治理基础,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2024年以来,边海村4条自然村共615户家庭参与了乡村治理积分制评比,前三季度共评选出一等奖36户、二等奖36户、三等奖34户,获奖家庭获得了大米、食用油等奖品。 上洋美丽圩镇“七个一”建成 上洋镇紧扣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要求,聚焦提升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不断提升圩镇人居环境品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目前,该镇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已全部完工,实现了圩镇建设从扩“面”到提“质”的跃升。 走进上洋美丽圩镇客厅,这座经过修缮与活化后的姚宝光大屋处处尽显传统韵味,又融入了充满现代活力的元素。在这里可以一站式了解上洋圩镇的历史沿革、文化底蕴、规划布局、建设成效、经济发展等内容,不仅是上洋镇开门迎客的“客厅”,更是展示镇区文化与形象的一处重要窗口。 据介绍,姚宝光大屋是目前阳江市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物,为了更好地体现上洋大屋文化,该镇将位于镇区的姚宝光大屋打造为美丽圩镇客厅,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综合文化站结合在一起,成为人们感受文化和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如今,上洋“七个一”建设全部完工,圩镇风貌焕然一新,街道宽敞平坦,农贸市场干净整洁,商铺招牌标识统一,生态公园处处皆景,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高标准推进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的过程中,上洋镇以体现“古风海韵·魅力上洋”为主题,充分挖掘该镇农业类专业镇的地域特色及文化元素,着力打造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乡镇风貌,并不断完善圩镇功能和设施,实现了从“面”到“质”的跃升。 相关阅读 缓解西湖公园周边停车压力 210个地下停车位投入使用 日前,阳西县城西湖公园地下停车场正式开通运行,共设置210个停车位,旨在进一步完善县城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有效缓解了公园周边停车压力,为群众提供便捷停车的新选择。 据了解,西湖公园地下停车场是该公园人防地下工程的一部分,建筑面积6832平方米,共设置210个停车位。投入使用后,西湖公园地下停车场内部宽敞明亮,照明设施完善,消防设备齐全,整体环境整洁有序。 在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充分考虑阳西群众的停车需求和周边交通状况,采用先进技术手段和设备,配备了实时监控系统和紧急救援装置,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突发情况,确保停车场的安全高效运行。 作为阳西群众业余休闲的主要场所之一,西湖公园周边商业街和居民社区的人流量、车流量较大,长期以来存在停车难问题。目前,西湖公园停车场收费分为临时停车、月租、年租三种模式,可满足群众不同需要。随着公园地下停车场的启用,有效解决了群众出行高峰的停车难问题,有效提升了驾车出行体验。 南方+记者 赫鹏翀 通讯员 伍雅琪 李甜 冯雨婷 冯瑞雪 【作者】 赫鹏翀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
近日,修文法院审理一起物业服务合同纠纷案件,业主郭某购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印梦怡 最近,一位马上要收房的业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