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映照下,环境整洁、绿植繁茂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远市云林苑小区看上去静谧而温馨。 作为全市建设时间较早的老小区之一,该小区有29栋楼、57个单元及650户居民。自去年5月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以来,先后完成雨污分流、水电管网、强弱电入地等内部改造,主干道全部铺成沥青路面,车辆停放整齐,绿道花带、小花园等元素的加入让环境实现了“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而新建的中式拱门、八角凉亭、石桌等设施更是为小区增添了别样风景。 “小区增加了亭子、桌子,我们有了休息乘凉的地方。车位也增加了许多,停车不再困难,道路做成沥青路面后积水问题也解决了。”正在小区散步的居民那云龙开心地说。 近年来,开远市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通过实施城市老旧小区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垃圾收运处置等城市更新工作,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主抓手,开远市在城市更新中以“绣花功夫”雕琢精致,托起市民稳稳的幸福。2024年,开远市4条城市主干道、人行道提质升级,完成4680户老旧小区改造,867户城市危旧房改造全面开工,19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城市颜值不断提升。 城市越来越美,乡村也不甘落后。走进羊街乡红土村委会伍家村,只见村内道路干净整洁,房前屋后绿植环绕,一幅幅彩绘跃然墙上。 在连绵的农田旁,去年刚刚投入使用的污水处理站采取“格栅池+厌氧池+无动力生态土壤系统”组合工艺,对村庄生活污水进行处理,每天可处理生活污水40吨,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三级标准,可直接还田灌溉。该工艺具有管理简单、出水效果稳定、无能耗运行等优点,能有效减少后期运营维护成本。 “村里现在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地下管网直接排进家里的三格式化粪池,再排到村里的污水处理池。”伍家村党支部书记、小组长李玉梅感叹道:“现在村里看不见污水横流,垃圾冲进管网堵塞的现象也没了,村容村貌大大提升。” 除生活污水治理外,羊街乡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也在同步建设。目前,全乡建成2座垃圾中转站,更新配备垃圾清运车7辆、中转箱51个、分类垃圾桶和垃圾箱260余个,一支33人的保洁员队伍穿行在各个垃圾收集点,按照定时、定段、定人的“三定”清扫制度,每天垃圾处理量15吨左右,确保全乡垃圾有效处理,处理能力、效率实现质效“双提升”。 以羊街乡人居环境蜕变为代表,开远市坚持学习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加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力度,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中之重,因地制宜在全州率先制定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奖补方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干净整洁、美丽宜居乡村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农村生活垃圾中转设施5座,各类清运、转运车辆21辆,垃圾收运实现100%覆盖7个乡镇(街道)55个行政村44个自然村,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3.08%,农村供水保障三年行动全面收官、自来水普及率达96.35%、居全州第一。 云南日报-云新闻记者:饶勇 通讯员 邱美华 曹梦婷 责编:黄芳 审核:谢祥睿 |
“大寒迎年,寒辞旧岁”。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周末,上海不少商业街和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