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新场古镇融合海派中医文化,开启康养生活新体验

新资讯 2025-1-8 20:09 浦东发布 1 0

东海之滨,古镇新场。冬日的小院里,满目柿红惹人醉,一场中医生活家冬季食疗课正热气腾腾地开讲,从各地赶来的人们体验着有一种生活叫中医的乐趣。


因盐而生、因盐而兴的新场古镇,是浦东规模最大、历史遗产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目前作为上海古镇唯一代表正和江浙古镇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新场千年的坚守,一半烟火一半诗意,如今在焕新蝶变中迎来新生。

 

 

这座大都市中的古镇,与中医药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早在宋元时期,涌现出《山居要览》作者杨瑀、御医沈政、太医院吏目倪邦奇等中医界名人;创立于明万历年间(1575年)的奚长生药店,据《上海医药志》记载是上海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民间中药店,自制的紫金锭在明代后期名播江南;新场坦直地区出土的明代墓志铭,经考证是国内文物上最早记载针拨白内障的医案……而今,由新场镇政府和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共建的新场海派中医文化基地,更续写着上海海派中医文化的新篇章。


两座古宅的焕新

 

穿过古镇地标三世二品牌坊,沿新场大街往南一二百米,是工农居委的办公点。就在其右侧有一座张氏宅第(张小乙宅),中西合璧,古朴典雅。这座建于民国初年,三开间三重檐歇山顶的古宅,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一度因失修而闲置。而与之毗邻的日照堂,也是浦东新区文物保护点,建于清咸丰年间,前临街后靠河,有砖墙仪门、马鞍水桥,具有古镇典型的前店中宅、跨河后花园建筑风格,曾因原住民搬离荒芜多年。

 

两座百年老宅如何活化利用,受益居民?海派中医与千年古镇的一次相遇,改变了老宅的命运,也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2019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到新场古镇实地拍摄中医科普微电影《归来》。离乡半生归故里,不忘济世救人心,微电影中的场景深深打动了原住民。在当年举行的首映式上,大家向贾杨馆长提出请求:能否把电影中的场景搬到现实中来,伲太需要家门口的中医服务了。此后,贾杨馆长带着同事,一次次地来到新场,行走长街古巷,访问在地居民,最先相中了张氏宅第。


 

2021年,百年张宅完成保护性修缮。202211月,新场海派中医文化基地对外开放。两年间,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包括张氏宅第、日照堂两座老宅,另加一幢新式楼房,连片区域约1400平方米。功能上,以展示展览为主,延伸到生活中医各个方面,包括康养民宿、养生食堂、中医文创店、生活中医家工作室等。满墙的荣誉牌,在冬日暖阳映照下金光闪闪,有教育部授予的中医典籍导引法实践基地、上海市授予的社会大美育课堂”“非遗学子行场馆”“双百项目场馆以及浦东新区评定的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示范创建基地”“外国人社会融合服务站等。


一座申遗中的江南水乡古镇,携手中国文化瑰宝中医药文化,双金辉映,历久弥新。

 

一座文博馆的厚重

 

一眼望去,红砖门柱、红漆门窗的张氏宅第格外醒目。

 

 

走进由上海中医文献馆全新打造的海派中医文博馆,仿佛回到了清末民国那段中医岁月。这里的老物件囊括了中药炮制工具、计量工具、医疗器具和徽章证书,是当年药店经营、院校建制、名医往来的缩影。集线下展览、AI互动、全息VR投影、线上元宇宙等一体的文博馆,古今融合,系上海首创,充分体现了海派中医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敢为人先、扬弃创新的鲜明特色。

 

 

作为全国唯一独立建制的中医文献研究专门机构,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于1956年成立之初,就把分散在上海民间的名中医聚集起来作为馆员,组织编辑了一套系列丛书《中医专病专辑》。在文博馆的中医古籍阅读区,有一本《疟疾专辑》十分珍贵。据贾杨馆长介绍,这是当年出版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记载了在《肘后备急方》中青蒿如何充分发挥药效方法,即用水浸后再绞汁给患者服用。受此启发,屠呦呦团队探索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法,成功研制出了抗疟疾新药青蒿素

 

拾级而上,二楼是冠绝天下——中国近代童帽银饰精品展,一件件精美的童帽银饰,讲述着中医五行与童帽银饰的奥秘。在中医文化中,银作为贵金属之一,自古便有安五脏、定心神、除邪气之说。童帽上的银饰,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更蕴含了中医养生智慧。

 

 

目前,一场为期两个月的中医与汉字文化艺术展正在文博馆举行。作为序篇的天・地・人首展,精选了祖先在认识大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36个古汉字,并采用夏枯草、忍冬等中药材进行粘贴成形,让观众沉浸式地体验文字与中医文化的有机融合,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医之道。

 

一个小院的实践

 

与海派中医文博馆正对门的,是一个满庭芳菲的小院,小院四周围合的一片民居,系老宅日照堂所在地。如今,这片空间被赋予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先生对门生活中医体验空间。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意寓在清净的天地中,恬适安闲、自由自在。

 

 

当中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里似乎有了魔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来自金砖国家的留学生,在小院呼吸着不一样的气息,中外文化的碰撞与交流悄然发生;中医太极、针灸、导引等非遗传人,带着绝活上门,妙手回春,杏林春暖;素问心康生活中医音乐读书会来此举办,在五音疗愈、经典诵读中,帮助人们回到心灵的庭院中。

 

 

而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这里做养生手锤、土布香囊,品尝养生食堂药食同源美食。刚刚启用的园田居民宿,提供全套养生体验,如中药成分的洗护用品、菊花养生枕头、中药泡脚包等。民宿主理人还会带着练习八段锦、睡眠导引等中医功法,提供抄经、养生课程等特色服务。

 

当源源不断的活力汇聚于此,沪上首个生活中医市集在去年中秋启幕。市集上,医工结合AI诊脉十分亮眼,你只需伸出一个手指,夹上一个小小的诊脉仪,就可完成一次中医体检,相关数据分析在手机上可随时查阅。AI诊脉研发者、上海交通大学健康长三角研究院行业研究员许帅表示,AI诊脉将血脉信息转化为中医十二经络和脏腑信息,实现中医诊疗数字化和可视化。市集还吸引了一批从事中医生活的芳疗师、茶疗师、药膳师、节气达人等前来,赢得了人气和口碑。

 

 

在新场,向世界讲述中国中医药故事,短短两年,基地已自制中医科普节目500多集,直播200多场,总播放量逾200万次,并开展了150多场线下活动。央视电视剧《毕业十年》、中医科普微电影《传人》、养生视频《二十四节气》等在此取景拍摄。

 

一根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当古老的中医遇上千年古镇,必将写下新的传奇。未来,基地将探索古镇+文旅+中医的国际医疗旅游新模式,赋予古镇文旅产业中医智慧和文化力量,并引导更多年轻人参与生活中医的实践,让中医之道回归日常,与日俱新。


文字:甘草


供图:新场镇 资料:社会科学报


编辑:鲁琳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