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要求,苏州吴中区临湖镇积极推动实施“干部下沉、数据赋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省级试点工作,着力构建“精网微治”基层善治新格局。临湖镇各村、社区因地制宜探寻基层善治“密码”,总结提炼出一批特色经验做法,为百姓带去了系列幸福事。 “今日我当家”,解锁村民自治机制新篇章 “今日我当家”是界路村党委创新推行的村民自治实践机制,是施行“网格治理+服务惠民”的一次创新实践。该机制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建立值班制度,通过“全民参与、轮流履职”的方式,由村民自主管理大渡会客厅,每户按序承担日常运营职责,实现“人人当管家”的基层治理格局。值班家庭每家派出一位值班代表,履行设施维护、卫生保洁、安全管理、后勤保障等职责,并将值班情况挂钩“积分制”,季度末由网格长统一为值班人员加分。 此外,界路村党委在大渡微网格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文化、科普宣教惠民活动,让会客厅的使用活起来,也增进邻里感情。该模式实施以来,村民参与公共事务、保护公共设施的积极性、自觉性显著提升,会客厅使用率提高40%,逐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生态。 网格叮咚•敲门行动,激活社区排忧解难新动能 牛桥村把网格治理作为加快社会治理的“小切口”,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网格叮咚•敲门行动。网格员们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回访等方式,及时掌握网格内村民的基本情况,确保“底子清、情况明”。在走访过程中,网格员主动关心村民日常生活,重点关注特殊群体需求。针对低保户、“五失”人员、独居老人等群体,采取定期上门走访的方式,详细了解其生活状况,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增强大家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日,牛桥村道士弄网格员沈惠根在日常走访中,注意到一位独居老人家中的绿化植物因缺乏打理,枝叶已经蔓延至围墙外,阻碍行人通行,尤其夜间容易引发绊倒事故,存在安全隐患。了解到老人因身体原因无法自行修剪后,他便主动带上工具,立刻对绿化进行修剪,清理蔓延的枝叶,并及时垃圾清理,确保小巷通畅、安全。 “老书记”调解工作室,开创矛盾纠纷化解新路径 为更好地回应群众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源头,石庄村选优配强专职人员力量,成立“老书记”调解工作室,调动退休党员干部、志愿者来村里做人民调解工作,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筑牢维护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 2月初,石庄村村民因采光问题产生纠纷,大伙闹得很不愉快,“老书记”调解员即刻赶往现场,分别对双方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最终成功帮助双方解开心结。“清官难断家务事”这一传统观念在石庄村得到了新的诠释,“老书记”调解工作室为村民的家务事寻了一个说理的地方,成为村民反映问题、化解矛盾的重要“会客厅”。 临湖镇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临湖镇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在组织建设、网格布局、数据赋能、优化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实现“党建网”与“治理网”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让群众收获可感可知、可及可享的幸福生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校对 陶善工 |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宇婷 通讯员 朱亚囡 陈义玲 3
为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路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