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展望2025新能源汽车:智能驾驶将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

新资讯 2025-1-12 19:46 潮新闻客户端 1 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胡森铭


2024年,国内汽车市场火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4年中国汽车销量有望达到3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有望达到1300万辆。


另一面,伴随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提升,行业洗牌不断加剧。过去的2024年,高合汽车消失,极越汽车深陷困境……新能源汽车市场从价格战演变成淘汰赛


竞争激烈之下,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何去何从?回顾2024年汽车呈现的发展格局,对2025年有哪些启示?



人头涌动的2024年广州车展现场。潮新闻记者 胡森铭 摄


高合、极越陆续倒下


202310月,威马汽车宣告破产。曾经的造车新势力倒下一员选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洗牌已经悄然进行。


20245月,定位高端个性的高合汽车同样迎来了倒闭的结局。高合成立之初,定位高端豪华个性品牌,产品直奔60万级别以上的市场,即便是2023年推出的‌HiPhi Y也来到了30万级别。作为对比,同样作为豪华品牌的宝马,i3官方指导价35万,20246月最低下降到17万。


比起高合,拥有更高起点的极越同样在2024年年底面临停摆的困境。在当前汽车必争之地的智能驾驶领域,极越拥有百度的智驾与AI技术加持,却未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认为,极越拥有比较高的起点,但在运营管理上无法匹配竞争激烈的市场,后起之秀小米汽车和鸿蒙智行,都有各自强有力的团队领导,这是他们快速获得市场认可的关键。


2025年,行业洗牌加剧


1114日,在广州车展前夕,2024年中国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达1000万辆的国家。


虽然总量众多,但国内汽车品牌存在品牌分散、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现象。在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张翔看来,目前国内100多家车企是比较多的,欧美已经经历多轮洗牌,只剩下十家左右车企。接下来的2025年,竞争会更加激烈。预计2030年,会精简到2030家车企。


纪雪洪也指出: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发展,大家看到了机会,谁都想来试一下。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规模扩大,过去的传统车企也需要新的品牌抢占新能源市场。虽然这是市场机遇带来了更多的品牌,但是这些品牌最终只会有少数留下来。


在品牌精简的行动上,吉利集团作为国内汽车巨头,率先作出变革行动。20241124日,吉利旗下两大汽车品牌极氪与领克完成合并,同时吉利旗下的众多品牌在车机操作系统,市场品牌定位等方面着手统一整合。


张翔也表示,中国市场有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各种不同定位和特点的汽车品牌,但并不会是现在这么多的数量。价格战,正在筛选资金不足、规模较小以及面对市场迭代无法拿出足够创新技术的汽车品牌。


智能驾驶成为技术关键


虽然不时传出汽车品牌消失和陷入困境的消息,但不影响汽车行业依旧是社会关注度最火热的领域之一。展望2025年,两位专家均不约而同地向潮新闻记者给出了相似的看法——智能驾驶将会是值得关注的爆火点。


电动化架构背景下,智能驾驶的优势将会带来比曾经传统燃油汽车更舒适的出行体验,而这也得到了各地方的支持和认同。


20241231日,《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通过,自202541日起施行,为L3级(一种有人监控的有条件自动驾驶)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制度规范,包括个人乘用车出行场景;与此同时,《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也将自202531日起正式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智能驾驶技术背景下,中国新能源在全球市场上有着很强的产品竞争力。借助电动化和智能化,除了国内市场,海外市场同样是中国汽车行业重要的增长点。


“2025年依旧会面临价格战和激烈竞争,中国汽车产业庞大的产能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加持下,出海是必然的选择,也是扩大车企生存空间的不二法宝。张翔说。


纪雪洪建议,中国车企除了发挥自身电动化、智能化优势的同时,需要探索一套合适的出海落地方案。2024年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围堵提示我们,借鉴过去的世界各大汽车品牌全球化的经验,出海时需要合理选择目标市场、优化出口模式(CKD 方式或合资合作),充分利用国外资源与渠道拓展业务,实现海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