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车辆穿梭、脚架林立,一幢幢现代厂房整齐排列在道路两旁,构建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和活力迸射的发展线。 近年来,开发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努力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紧扣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这一经济工作“头号工程”,聚焦高质量发展主线,持续引进高新优质项目,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推进园区建设,全力在重大项目攻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专项行动上走前头、作示范,奋力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一座产业新城正加速崛起。 大龙开发区航拍 鼓足干劲 蓄力开创新局 在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部署会议暨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推进会上,开发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发出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的动员令,作为2025年经济工作的“头号工程”,力争2025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0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亿元以上。 2024年,大龙开发区被明确为贵州省“重点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示范开发区”,并入选国家级经开区培育对象公示名单和外贸提升区公示名单,开发区的规格在不断提档升级,产业布局也同样朝着高端化、集群化、绿色化迈进。 2025年工作部署大会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整合各类工业资源,调整产业布局,对园区实行“统一编制规划、统一产业布局、统一开发建设、统一招商引资”,在新起点上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 围绕产业突破和技术创新,开发区密切关注市场走向和产业动态,准确把握产业发展大势,科学合理谋划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开拓下游市场和海外市场。2024年,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45.5亿元,其中完成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产值212.38亿元,出口额达18亿元,整体发展形势稳中有进,园区凯金新能源、百思特、中伟循环等存量企业产能得到充分释放,产值均有大幅提升。 发展良好的企业 “开发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园区建设,提高企业准入门槛,持续聚焦锰系新型功能材料,加强对集群中小企业的扶持,积极争取各项扶持政策,在政策、资金、资源、人才上给予倾斜,支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工业增长极,助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力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大龙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何良华表示。 项目是园区发展的源头活水。开发区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园区发展的第一抓手,始终聚焦新型功能材料主导产业抓招商,重点围绕电池及材料、电芯等项目开展精准招商工作,着力强链补链延链,坚持主要领导带头招、带头谈、带头推,抓龙头、强链条、建集群,引进一批强链补链的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 2024年,开发区先后赴福建、南京、广东、湖南等地招商考察10次,实地走访企业30家,接待客商2000余人次;新引进项目15个,实现到位资金30.06亿元。 2号主干道 一手抓招商,一手抓保障。开发区始终聚焦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服务基层、服务发展主线,持续推进园区供热、供水、供电等提级改造,完善公共渣库、污水处理、铁路专用线、园区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项目落地建设和企业投产需求。2024年,完成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正常运行;完成㵲阳河大桥建设、实现2号主干道贯通;与建成园区超长热力主管网27.8千米的百通汇源热力有限公司协调供汽端实现蒸汽价格每吨下调10元,进一步降低园区企业生产成本,打造招商引资成本“洼地”。 锚定靶向 释放企业潜能 锚定千亿级产业园区目标,大龙开发区产业虹吸效应进一步增强。截至目前,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形成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劳动密集型轻工产业、生产性服务产业等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构建以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综合回收利用于一体的新能源电池新型功能材料循环产业链。 2024年,中伟循环回收业务持续发力,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回收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园区绿色循环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形成产业龙头带动的示范效应,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产线全面达产达效,全年处理退役电池当量超5万吨,减少碳排放约20万吨。目前,中伟循环已建成退役电池、极片预处理产能3万吨,三元黑粉冶炼产能2.5万吨,铁锂黑粉冶炼产能1.5万吨,梯次利用100MW年处理产能,同时在后端建成粗/工碳的碳化提纯工艺,实现年产1万吨电池级碳酸锂。 中伟铜仁(上市主体)产业基地 围绕产业集群,开发区积极做优增量、盘活存量,重点抓项目投产、达产,深挖企业潜力,增强园区动力,激活产业集群。在2025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开发区涉及5个重大项目,总投资10.3亿元。其中,中伟循环2万吨/年镍绿色智能精炼项目、红星锰业5000吨年高端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等项目参与集中开工,以实际行动助力开发区产业集群发展。 中伟循环镍金属绿色智能精炼项目作为此次集中开工的代表性项目,由贵州中伟资源循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计划投资3.15亿元,采用自主研发的高效湿法处理高冰镍制备电解镍工艺,主要建设镍精炼车间、仓库及相关配套设施,形成20000吨镍精炼产能,项目建成投用后,预计年产值达20亿元,年缴纳税收1亿元以上,解决就业100余人。 与此同时,园区红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和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扩建的年产5000吨高端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等项目均已获得环评公示。 开工仪式现场 据悉,红星电子拟投建项目计划总投资43170.16万元,建设废旧锂电池再生利用生产线,实现年回收利用废旧动力锂电池4.39万吨,年产出16321吨三元黑粉及10000吨磷酸铁锂黑粉。同时,年产出元明粉36416吨、电池级碳酸锂5250吨,镍钴锰三元复合氢氧化物10000吨,磷酸三钠16077吨、硫酸亚铁11119吨。红星大龙锰业拟投建项目计划总投资3723万元,通过改扩建公司现有空置厂房,建设1条高端电池锰酸锂正极材料生产线及相关设施,实现年产锰酸锂正极材料5000吨。待项目全部建设投产达效后将为开发区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再添新翼,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的更大突破。 精细服务 做优营商环境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能力、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大龙开发区主动作为,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创新探索服务方式,打出“精细服务”组合拳,帮助企业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阵痛”,采取“好政策+广宣传+精滴灌”的形式,主动上门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积极发挥职能部门作用,精准推送相关政策,实现“政策上门”和“政策找人”,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经营困难并及时解答企业政策疑惑,为切实提升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项目开工前因为项目审批的事,我真的是焦头烂额,直到开发区相关部门为我们送来流程图,要点明确、内容详细,我们按图索骥办理业务,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2个月,远远超过预期。”贵州星茂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席卷对开发区营商环境点赞道。 上门为企业办理业务 据悉,刘席卷所说的流程图,即大龙开发区针对项目建设中存在审批环节多、职责不明晰、涉税业务复杂等难题,联合税务、招商、经发等部门共同绘制的“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工作及相关税费流程图”,序时梳理项目落地建设各环节涉及的13个税种及税率、10个费种及征收率、27项税费优惠政策等内容,并逐一列明业务办理要点,新材料企业项目一旦立项,即可按图逐项逐环办理,企业不再为项目审批多头跑、盲目跑。 项目快速推进的背后,是开发区各相关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优质高效的服务。目前,该“流程图”已帮助园区4家新材料企业在短时间内完成项目审批落地。 “公司在扩展市场、技术升级的过程中一度遇到资金难题,税务部门得知我们面临资金难题,立即介绍了‘银税互动’政策,公司凭借A级的纳税信用等级,方便快捷地申请到50万元信用贷款,缓解了企业的资金问题。”2024年,弘邦电子在加大研发投入的同时,资金链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党旗插在项目上 从协助项目签约落地到办理开工前期手续,再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招工难等困难,开发区广大干部坚持办公在项目、服务在一线,把心思集中到谋划项目上,把精力凝聚到服务项目上,把功夫落实到推进项目上,全方位全流程提供优质服务。 服务企业无止境。开发区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攻坚克难持续推进党建“领航”赋能、党工委“领衔”发展、党员“领跑”带动,坚持“五个一”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和“四包四保”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奋力打造“红领经开·益企黔行”园区党建品牌和“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大龙”营商环境,全力做好重点企业服务,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北部工业园区 中流击水,奋楫扬帆。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开篇之年,大龙开发区将继续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聚焦重点产业发展,紧抓项目建设和经济运行,稳住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向着“打造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高地、建设千亿级产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主目标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大龙开发区新闻信息中心记者 张立新 编辑 刘婧璇 二审 姚 婷 三审 潘桂仙 |
会议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3月27日讯(记者 胡冲 摄影 冯竞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奕 上海报道 上海,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