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机器人训练利器来了!国地中心多措并举助力机器人产业发展

新资讯 2025-3-24 21:52 浦东发布 1 0

近日,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联合上海大学、清华大学,在位于浦东的模力社区发布具身智能仿真平台——“格物。这标志着我国在人形机器人仿真领域迈出关键一步。未来,平台将扩展至全身控制、多机协作等高级任务,助力中国在全球机器人竞赛中占据领先地位。同时,这不仅将成为推动机器人技术民主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浦东在大模型时代下对人形机器人新范式的重要探索举措。


加快人形机器人发育速度


记者了解到,格物采用了模型自动化适配、自适应课程学习、前馈引导的强化学习、虚实贯通和在线学习等关键技术;支持行走、奔跑、跳跃等多模式运动,还能够进行极限化测试。

 

 

打个比方,新的机器人诞生后,以前仿真就像新生儿一样,要从爬行开始掌握站立、行走、奔跑等技能,整个发育速度非常漫长。格物仿真平台则是我们把现有的关于走跑跳抓取等技能都预制在了技能库里,导入后,机器人的仿真发育速度将变得非常快,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学习时间。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江磊介绍。


据悉,格物已成功应用于多款机器人原型开发。在近期测试中,搭载该平台的双足机器人Tinker展示了稳健的行走与抗扰能力,四足机器人Go2则实现了敏捷跳跃与动态平衡控制。此外,平台支持机器人结构优化,如通过调整腿长、关节偏转等参数探索性能极限,为产品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上海大学副教授叶林奇认为,格物将传统耗时数周的开发周期缩短至分钟级,将让机器人能更快走入大众,大力推动我国具身智能技术的发展。


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迈向新高度


作为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部署,去年5月落地上海浦东的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发布了全球首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公版机青龙,建立了openloong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围绕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具身智能分级分类等领域,国地中心联合行业内头部企业和机构,制定了全国首批团体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发布,不仅使行业发展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有准可依,还将引导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加有序地开展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避免非良性竞争和资源浪费,为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121日,全国首个异构人形机器人训练场在位于浦东的张江模力社区正式启用,首期能容纳超过100台人形机器人同时训练。国地中心从真实数据场景出发,完成异构机器人遥操作、动作捕捉、便携式末端、仿真合成4种数据采集方式的技术验证,支撑训练场完成异构数据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实现单台机器人每日采集轨迹数据500条以上,打通了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存储、模型训练、模型推理验证、模型真机部署的完整数据闭环流程。



今年以来,国地中心和上海创智学院还共同成立国地中心-创智学院具身智能实训基地,双方将合力为培养具身智能专业人才搭建平台,推动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此外,国地中心与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署了具身智能训练场合作伙伴协议。各合作伙伴通过协同制定数据采集方案,确保高质量数据资源,促进训练场运营优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具身智能技术迈向新高度。

已投入的训练场就是我们此次仿真平台技能库重要的数据来源。江磊表示,下一步,我们会把格物开放在社区上,并发布相应的教程,国地中心希望搭建人人共创的架构,期待形成与全球开发者共建开放的生态,去赋能各领域的智能化转型。


目前,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还推出了开放基金,基金总规模300万元。该基金围绕国地中心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主要面向国内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优秀青年学者,资助相关研究团队在相关领域开展基础研究与前沿探索。


基金围绕平台技术、具身智能、数据集、训练场四大领域及细分17个资助方向,首期资金池在300万元,平均单项目资助金额30-50万元,后续还将持续投入。国地中心研发体系总监邢伯阳表示。


文字:杨珍莹


编辑:李志豪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