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宋宁华)缩短研究成果转化周期,让患者尽早受益!今天,浦东新区医产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举行,这是浦东新区加强医疗事业与生物医药产业“双业融合”,推动院校、医院、企业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研发、转化、应用等领域开展更广泛深入合作,打通医学科技创新链条,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会议集中发布了“浦东新区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浦东新区临床研究与应用联盟”“强化医产融合政策‘八条’”“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试点”“浦东新区创新药械产品和重点工业企业产品推荐目录”等一系列医产融合创新项目。 图说:浦东新区召开医产融合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布会 黄日阅/摄(下同) 向后加速“临床应用一公里” 当天,和记黄埔的索凡替尼等29家企业的45个产品入围第一批创新药械产品推荐目录,纳入目录的产品,区属医疗机构将限时入院并优先使用。罗氏制药的玛巴洛沙韦片等12家企业的18个产品入围第一批重点工业企业产品推荐目录,纳入目录的产品,区属医疗机构将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两个目录的推出是浦东新区向后加速“临床应用一公里”迈出的重要一步,将通过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械产品优先快速应用机制,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让更多的新药好药满足临床需求,造福广大患者。 发布会上,东方医院与君实生物,第七人民医院与上海创新中药转化联盟,浦东医院与优替济生,公利医院和上海理工大学与微创医疗,仁济医院与复星医药,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天泽云泰在研发及转化领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东方医院、第七人民医院、浦东医院、公利医院、新区人民医院、周浦医院、浦南医院等7家区属综合医院与复星凯特、药明巨诺、瑞柯恩激光、勃林格殷格翰在产品临床应用领域分别签署合作协议。 “浦东此次推出的政策组合拳中一大亮点就是关注推进临床创新研究,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医疗机构和高校、科研机构、生物医药企业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加速临床医疗与生物医药产业相互带动、相互支撑、协同发展。”东方医院党委书记李明表示,“这将缩短研究转化的周期,让患者尽早受益。” “浦东新区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启动 当天,“浦东新区医产融合创新策源平台”启动。记者了解到,该平台兼具需求对接和服务功能,将帮助医疗机构、研究机构与生物医药企业在资源、信息、项目等方面实现精准、高效对接,加速临床研究、转化,推动创新药械产品优先、快速入院使用。 同时成立的还有由浦东新区各委办局、科研院校、医疗机构、企业组成的“浦东新区临床研究与应用联盟”,并推出8条强化医产融合政策。联盟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医疗与产业间沟通交流,建立医产融合的共商共建机制,研究探讨医产融合重点、热点问题,为完善医产融合相关政策提供专业建议,并协助联盟成员单位进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产品推广等业务对接。这8条强化医产融合的政策将从提升基础研究能级、促进产医联合攻关、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临床应用风险分担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 推出一系列医产融合“组合拳” 位于浦东新区的肿瘤医院(东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入围全国首批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点医院,将探索建立以满足临床急需、保护患者权益为核心,以遵循科学、规范、公开为原则的医疗机构自行研制使用体外诊断试剂管理模式,形成可复制的管理路径和具体要求,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相关制度奠定基础。 据悉,浦东新区在2022年就已经成立了浦东生物医药产品注册指导服务工作站,工作站主动对接、跨前服务、全程指导,为产业部门、监管部门、园区与企业搭建了沟通渠道,大幅提升企业产品注册效率,并借助承接市级下放浦东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的优势,帮助企业解决产品注册后、生产许可前遇到的问题,缩短产品量产周期,取得良好的业界反响。 此次浦东新区多部门合作推出的一系列医产融合“组合拳”,将进一步助力浦东新区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打造成为引领带动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主阵地、参与全球生命科技竞争的策源地、全球新产品持续涌现的原创地。 来源:新民晚报 |
2024年以来,曹路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浦东引
封面新闻记者 喻言 2025年,是川渝两地相向而行、携手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