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张蓉 通讯员 北茉 在家庭教育的漫漫长路上,乙逸(化名)曾深陷迷茫与困境。曾经,她在教育孩子时简单粗暴,亲子关系剑拔弩张,孩子甚至出现极端行为。但在接触扶鹰家庭教育理念后,她踏上自我成长的征程,历经波折,最终让亲子关系迎来转机。她的故事,是无数家庭的缩影,也是对家庭教育深度反思与探索的生动样本。 童年阴影下的“完美主义枷锁” 乙逸的童年,因姐姐的意外离世蒙上了一层阴影。母亲在巨大的悲痛中,将对生活的焦虑和对完美的苛求转嫁到乙逸身上。无论乙逸做什么,都难以得到母亲的认可,久而久之,乙逸内心深处逐渐形成了一种不允许自己犯错的完美主义观念。 这种完美主义在她成年后的生活中处处体现。在参加讲师班时,明明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能在台下对教育问题侃侃而谈,但一上台就状况百出。第一次上台,她为了完成任务,机械地讲完内容,毫无感情色彩;第二次,面对寥寥数人,她却紧张得讲不出话,找各种借口掩饰自己的不安;第三次,看到其他学员进步迅速,她下意识地逃避,不想展现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心态和她大儿子曾经面对数学作业的态度如出一辙,他因为害怕暴露自己的不足、被人指责,宁愿交白卷。乙逸意识到,自己和大儿子都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陷入了对失败的恐惧和对完美的盲目追求中。 在这个过程中,乙逸内心十分挣扎。她渴望在讲台上自信表达,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向反对她学习的家人证明自己。然而,童年的经历让她在关键时刻总是退缩,害怕犯错、害怕被批评。 错误教育方式下的亲子危机 在自己成为母亲后,乙逸没有意识到,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渐在她与孩子的相处中显现。她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秉持着“不打不成器”的观念,在孩子犯错时,经常用筷子打孩子的手和脚,希望孩子能记住教训。吃饭时孩子手脚不老实、在家不穿鞋子乱跑……这些在她眼中都是不能容忍的错误。 乙逸对孩子的关爱缺失,远不止体现在偶尔的打骂上,更多的是一种深入日常的冷漠。孩子小时候,她满心都是要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一头扎进工作里,浑然不知自己正一次次错过建立亲子关系的关键时机。每次下班回家,如果看到孩子正在吃饭,她就会让孩子躲进房间,等孩子吃完,她才会去喂奶。她从未想过,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渴望的不只是优渥的生活条件,更需要母亲实实在在的陪伴与疼爱。 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乙逸同样处理不当。孩子上幼儿园时,她想给孩子报数学班,因丈夫不同意而搁置;孩子上学前班,她又没有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等到孩子上小学,她对孩子的书写要求极为严苛,必须按照她的标准来,稍有不对就拍桌子,甚至把孩子吓得流鼻血。孩子生病住院期间,她不仅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还在数落孩子。 长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了严重问题。孩子开始出现极端行为。乙逸第一次遇到孩子拿刀时,吓得不知所措,她想不明白,自己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那一刻,她内心充满了恐惧和自责,“我到底做了什么,把孩子逼成这样?我是一个合格的母亲吗?”这种深深的自责和对孩子未来的担忧,让她几近崩溃。 学习带来的反思与改变契机 在亲子关系陷入绝境时,乙逸接触到家庭教育课程,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丝曙光。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想要改变现状,必须先改变自己。 最初学习时,乙逸急于求成,希望能立刻看到孩子的改变。然而,一段时间过去了,孩子的情况没有明显好转,这让她感到沮丧和迷茫,甚至开始怀疑课程的有效性。她在学员群里倾诉自己的苦恼,情绪激动,觉得自己的努力都白费了。 但让她意外的是,老师们纷纷伸出援手。有的老师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告诉她孩子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改变也需要时间;有的老师引导她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是否真正做出了改变。乙逸开始反思,她发现自己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是会不自觉地用以前的方式对待孩子。她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经过深刻反思,乙逸决定沉下心来,认真实践所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她开始参加扶鹰线下的家庭教育研修班和沙龙,不仅是为了提升自己,还希望能帮助更多和她有相同困境的家庭。刚开始举办研修班时,困难重重,没有场地,学员也都是亲朋好友来捧场。但她没有放弃,不断打磨自己的讲课水平,向其他优秀讲师请教,对着镜子反复练习。 每一次在研修班或沙龙上分享自己的故事,乙逸都会想起自己和孩子曾经的点点滴滴,更加坚定了她改变的决心。她在心里默默发誓:“我一定要坚持下去,为了孩子,也为了我们这个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来参加研修班的陌生人越来越多,她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亲子关系的逐渐回暖与成长 在乙逸不断努力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孩子也慢慢感受到了她的变化。亲子关系逐渐回暖,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抵触她,遇到事情会主动来问她的意见。 乙逸发现,当她放下对孩子的高要求,尊重孩子的意愿时,孩子反而更愿意配合。比如在孩子的学习上,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强迫孩子学习,而是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节奏来安排。孩子不想补课,她就会和孩子商量,安排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丈夫虽然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还是很高,但乙逸会在中间调和,尽量让孩子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女儿也受到过家庭氛围的影响,有些缺乏安全感,但在乙逸的引导下,也慢慢变得开朗起来。乙逸会耐心地和女儿沟通,告诉她失败并不可怕,每个人都会犯错。当女儿写作业遇到困难摔笔时,乙逸不再像以前那样指责,而是温柔地鼓励她,帮助她一起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乙逸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大。以前,她做什么都要偷偷摸摸,害怕家人不理解。现在,她会理直气壮地告诉家人,她学习是为了提升自己,为了让家庭变得更好。她不再被原生家庭的阴影束缚,也不再被他人的看法左右。 如今,乙逸和孩子的关系越来越好,家庭氛围也变得温馨和谐。她知道,家庭教育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虽然还会遇到各种问题,但她有信心和家人一起面对,共同成长。 乙逸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爱、成长与救赎的故事。她从一个受原生家庭影响、教育方式错误的母亲,成长为一个懂得尊重孩子、用心陪伴的家长。她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的自我成长,只有父母改变观念、调整方式,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 |
3月22日,“美丽佛山 一路向前”50公里徒步活动盛大开启。
今年,昌平区紧抓中央普惠托育服务示范项目机遇,致力于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