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百年老街,破圈新生!厦门深入推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

新资讯 2025-1-22 15:09 厦门日报 1 0


俯瞰中山路。(本报记者 林铭鸿 摄)


  中山路步行街,厦门最负盛名的百年商业街,其所在片区是厦门保留较完整的展现近代历史风貌的旧城街区,历史与现代在这里相映生辉。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保持和延续街区的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继承和弘扬街区优秀传统文化,着力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巷可漫步、历史可感受的人文街区。


  2017年,中山路入选第二批福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2022年,厦门市中山路步行街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3年,厦门中山路被商务部确认为第三批全国示范步行街。今年春节期间,文艺演出、街头艺术表演、非遗展演和文旅体验将在中山路精彩上演,地方非遗和特色文化齐聚一堂,向海内外游客全面展示厦门城市客厅的人文魅力。


保护


  延续历史风貌 维持历史空间格局


  中山路素有厦门商业活化石之称。1925年,中山路开始建设,并于5年后竣工。1956年,中山路经翻建后,成为厦门第一条柏油马路。全长约1.2公里的中山路曾是厦门最繁华、最摩登的商业街,见证了厦门发展建设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厦门人的城市记忆。


  天仙旅社、大华饭店、联合新加坡华侨永亨银行、民主大厦……漫步中山路片区,南洋骑楼上流淌的金色阳光,鹭江道沿岸的潮起潮落,矗立在街头巷尾的历史遗迹,无不诉说着厦门的过去和现在,彰显中外文化交融并蓄、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多元融合魅力。


  从历史价值上看,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近代东南沿海主要贸易口岸、近代多元文化融合的商业居住区,也是华侨参与建设的近现代城市雏形。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街区内骑楼街坊的格局特征和--三个层次的空间肌理百年来保留完整,街区蕴含的文化因子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闽南地方文化、欧美西洋文化以及东南亚侨民文化等,且历史遗迹保留完好,形成了规模罕见的近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的活化石群


  一条中山路,半部厦门史。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以应保尽保为原则,在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划定约125公顷的保护总面积,延续并保护街区整体的历史风貌,维持街区整体历史空间格局,并控制历史文化街区核心要素周边区域的历史环境。


  近年来,中山路片区分指挥部牵头对街区内的历史风貌进行保护性乃至修复性提升,延续传承历史文化记忆并加以活化,让文化根脉保得全、留得住、用得好,重塑富有生命力的厦门特色商业街区。


修缮


  开展普查调研 串联街巷人文等故事


  2020年,厦门中山路步行街成功入选全国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我市围绕传承历史、挖掘内涵、延续肌理、提升品质、改善民生方针,以复兴街区、提升业态、活化遗存为策略,深入推进中山路片区改造提升。


  改造提升的前提是扫去蒙尘、摸清家底,了解片区历史和现状,让历史文化遗迹重现时代光辉。中山路片区分指挥部按照一建筑一档案方式梳理城市文脉,对中山路片区范围内的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结合片区文旅提升需求,有效串联具有价值代表性的街巷、建筑、非遗文化、人文故事,《厦门中山路片区重要文化遗产资源调查研究报告》《厦门中山路片区历史文化导览纲要》《厦门中山路片区重要历史建筑及道路资料》等一系列成果资料出炉,形成可读性强、适用面广的中山路历史文化谱系。


  传统典雅的红砖大厝、精雕细琢的洋房洋楼、中西结合的骑楼……在中山路,转角就能遇见历史,路边的建筑风景令人一眼着迷。我市以应保尽保、实事求是为原则,在中山路开展建筑普查调研,按照先普查、后论证、再施工的流程,对文物建筑和历史风貌建筑进行保护和修缮,让厦门各界抗敌后援会会址、民主大厦和泰山路7-19号等一批建筑重现光辉、焕发新生。


  目前,中山路片区拥有省市文保单位8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点55处,江夏堂、新街礼拜堂、陈化成故居、鹭江宾馆等诸多经过岁月沉淀的建筑皆坐落于此。


活化


  焕新老建筑 融入多元业态


  矗立在厦门港鹭江道中心点、中山路路头的鹭江宾馆,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厦门标志性历史风貌建筑和优秀的近现代建筑。去年12月,鹭江宾馆完成新一轮改造提升,重新亮相。与过去不同的是,这次长达一年多的改造提升融入了文保要求,施工团队细心打磨,专门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集美学村校委会工程部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施工指导,对花砖、立柱、横梁、墙壁、天花板、铸铁下水管等构造物和设施都进行了细致的保护,建筑物外观保持原貌。


  这座中山路上的地标建筑在改造提升后将呈现出现代与古典相互融合的装修特点,使宾客能够感受和体验到这座建筑物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中山路在改造提升过程中格外注重传承厦门文脉,在保护和修缮中尊重和延续建筑的原材料、原布局、原工艺、原形制、原结构,力求保留骑楼建筑鲜明浓厚的南洋风格,全面展现国内最完整、最大体量南洋风格骑楼建筑风貌。在此基础上,活化利用历史建筑,让老建筑焕新融入多元业态,使社会保障、旅游发展与历史文化传承有机结合、互相促进,写好保护的后半篇文章


  位于水仙路12-18小洋房城记·中山路展示厅内,游客穿越时空长廊,行走在鲜活的骑楼场景中,了解并体验中山路的前世今生。小洋房变身为承载街区历史文化内涵的公众互动文化空间,正是中山路片区骑楼改造一楼一策与思明城区文化更新项目有机融合的一次生动实践。


  中山路充分利用物质遗存空间作为历史文化价值的专题展示阐释展馆,发挥历史物质遗存的利用潜力,结合音乐、文化、艺术等主题,打造向公众开放的展示游览场所或社区公共空间。侨批展厅、仧美术馆、兰琴古厝等打卡点不断出圈,成为新的城市文化记忆点,带着历史印记在新时代破圈新生。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雯 图/厦门日报记者 林铭鸿)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