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天安门上高高悬挂的毛主席画像就没有被摘除过,我国这样的做法,引起了许多外国人的疑惑。他们内心深处非常费解,为什么之后的国家领导人,不将画像换成自己的呢?
天安门上,毛主席的画像会挂多久?1980年邓小平做出了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做出过解释,这个年代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黄金时期,社会的开放度逐渐提高。这时国际记者法拉奇,对邓小平同志进行了采访,也对邓小平问出了:“毛主席的画像还要挂多久”的问题,邓小平是如何回答法拉奇的呢? 毛主席的画像 天安门上悬挂的第一张毛主席画像,是出自中央美术学院一位教授之手,那就是周令钊。1949年周令钊接到了为毛主席制作画像的光荣任务,为了制作最好的画像,他多次翻阅毛主席的照片,最终选择了一张毛主席在北平和谈时的照片。 有了制作的方向,周令钊开始制作画像,如此艰巨、光荣的任务,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容不得半点瑕疵。在制作画像的这段时间里,周令钊便没有离开过画室,彻底扎根于画室之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周令钊在短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了画像的制作任务。 聂荣臻的建议 此时聂荣臻正担任北京市的市长,得知画像制作完成后,立即找到了周令钊,看到画像后对周令钊的作画水平赞不绝口。但此时画像中毛主席的风纪扣是打开的,开国大典是非常严肃、隆重的,此时风纪扣应该扣上。 周令钊也认为确实应该扣上,但此时已经是9月30日了,第二天就是开国大典了,时间实在是太紧迫了。但是周令钊并不担心,为了及时完成画像的制作,他连夜修改毛主席的画像,周令钊在天亮前完成了画像的修改,并且按时完成了画像的安装任务。 信仰 开国大典如期而至,进行的非常顺利,参加开国大典的百姓也注意到了天安门上高挂的毛主席画像,激动的眼泪早已经模糊了众人的双眼。新中国也在这一天宣布正式成立,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百姓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激烈的对抗,并且此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分裂计划。为了对抗西方资本主义的分裂计划,我国实行了相应的策略,那就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理念,在我国范围内开始发布各国领导人的画像。 此时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的印象已经进入了全国人民的内心深处,是不可战胜的存在。而毛主席的画像也自然而然的比其他国家领导人的画像受欢迎,那个年代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房间贴上一张毛主席的画像,毛主席已经成了我国人民心中的伟大领袖。 毛主席标准像 当然了,画像每天在天安门上经受风吹日晒,必然会有所损伤,为了保证画像的崭新,我国每年都会更换新的画像。除此之外,我国的老百姓对城门的上的画像也提出过多次建议。 之前天安门上悬挂的画像是半侧面标准像,但是走老百姓认为画像只显露出了一只耳朵,并且眼珠画的似乎过于偏上。新华社接到老百姓的建议后,立即做出了修改,是一张正面双耳标准像,也是至今仍在使用的画像。 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也让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游走于世界新闻中心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得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心要到中国转一转,并且产生了要采访邓小平的念头。 正式采访 法拉奇如愿以偿的来到了中国,并且获得了采访邓小平的机会,在采访之前他为邓小平说明了采访的内容——改革开放。但邓小平同志并不这样认为,如此知名的记者,提问的问题怎么可能会如此简单,一定有其他的提问方向。 采访在1980年8月21日正式开始了,地点定在了中南海,法拉奇到达中南海后见到了邓小平同志,两人友好的打了招呼,并且握了手。采访也随之展开,法拉奇确实没有按照采访提纲进行,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非常的犀利。 法拉奇问:“中国天安门上悬挂的毛主席画像,会一直保留下去吗?”邓小平面对这个问题面不改色,十分淡定的回答道:“会永远保留。”法拉奇没想到邓小平回答的如此坚决,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进行下了。 为了给法拉奇解惑,邓小平认为“从中国百姓的内心来说,毛主席是新中国的大功臣、缔造者,任何人都无法替代。”得知邓小平的回答后,法拉奇也没有自找无趣,随即提出了其他问题,虽然也都是非常犀利的问题,但并没有难住邓小平同志,全部迎刃而解。 总结: 邓小平同志见招拆招的冷静实在令人佩服,虽然如今毛主席的画像并不是那么的随处可见,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存在着伟大毛主席的亲切面容。 致敬毛主席! |
诉人世浮沉,阅城市变迁。作为现代化起步最早的城市,上海
中秋节 你的朋友圈文案准备好了吗? 是赏月亮、吃月饼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