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围绕着具身智能、生物制造、AI赋能等领域设置了60场平行论坛,这些未来产业的发展趋势成为关注的焦点。 总台央视记者 乔楠:这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可以应用于多种手术。通过这样一台遥控操作装置,医生可以远程开展手术治疗。而最新的机器人平台的引入也降低了单孔手术的学习曲线,使更多医生能够掌握这一技术。AI算法和机器人系统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手术中的手部颤抖,提高手术的稳定性和精准性。 与会嘉宾表示,近年来远程手术机器人技术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和认可,今年以来,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拓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竺:大的趋势就是学科的交叉融合,AI已经逐渐应用到精准影像学的诊断,个性化疾病的防治以及远程医疗。我们也高兴地看到,DeepSeek和血压管理系统的整合体系已经在香港落地。 此外,论坛年会上还展示了人工智能与其他前沿技术的融合,如6G、量子科技、脑机接口等。 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 刘庆:具身智能也好,人形机器人也好,我觉得现在才刚刚处于爆发期的初期,但是每个城市要有自己的特点。 中关村智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 王田苗:比如说强化原创性的基础研究,强调耐心资本。在培养人的方面,要让产业更多地去支持高校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的研究,其实应该更多地去聆听产业和市场的需要。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王一帆 |
借助人工智能同传系统,演讲者可以用多种语言同步“演讲”
3月18日,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