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互联网经理返乡 种出“网红”西红柿

新资讯 2025-4-2 20:27 河北日报 1 0


327日,张明明(左)在直播中与网友热情互动。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家人们,咱家的铁皮草莓西红柿甜度爆表,一咬爆汁……”327日,故城县三朗镇南岭踪村村北的一排温室大棚内,张明明用手机对准西红柿,一边拍摄一边吆喝。几分钟后,他将视频配上音乐,剪辑上传到短视频平台,不少网友纷纷点赞。


35岁的张明明曾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客户经理。现在,他认为自己是新农人。


放弃高薪工作,回乡投身农业,很多人不理解,张明明却认为,随着诸多利好政策的落地,乡村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去年,张明明创办鑫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包了15个温室大棚。为何选择种植西红柿?有着互联网思维的张明明习惯用数据说话:首先,西红柿是家庭必备蔬菜,日常需求量大。根据各大电商平台的西红柿消费数据,我发现年轻人对口感型西红柿的喜爱程度,丝毫不亚于水果。


结合当地的土壤检测结果,张明明最终选择了铁皮草莓西红柿和普罗旺斯作为主打产品。在他的种菜经里,种植、管理、销售各个环节都要融入互联网思维。


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改变,品质好的果蔬,即便价格稍贵一些,消费者也认可。在张明明的西红柿大棚里,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防治替代化学防治,有机、绿色、生态成为标准。


品质好,更要卖得好。张明明为他的西红柿打造了专属品牌——“鑫田农科。通过拍摄短视频、网络直播,讲述农产品背后的故事,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信任链条。比如,在外包装上,张明明将健康理念与农产品包装结合,从颜色到字体,再到标签进行艺术化设计,既保留传统又贴近年轻人的审美。


销售模式上,张明明通过大数据为客户群体精准画像,采用以销带产、以销定产,大大降低了产品滞销风险。他认为,只有从品质到文化、从生产到营销进行系统升级,才能让资源更好对接需求,让田间地头的土特产真正成为市场爆款。


鑫田农科西红柿一上市就成了网红。在电商直播间,张明明化身主播热情推介,下单声不断响起。这一季预计总产量16万斤,市场反馈非常不错。张明明介绍。


按照张明明的计划,他还将探索延长产业链,研发农副产品深加工,建设集有机果蔬种植与生态养殖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带动更多农民参与其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


关注河北日报,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传递价值资讯,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信息服务,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多元化综合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