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的吴大伯,患有10多年的糖尿病和高血压,每周都到社区医院配药。他轻车熟路来到健康一体机前,插入医保卡,按照语音提示5分钟便自助完成血压、体温等各项基础健康数据的采集,这些数据会自动进入吴大伯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中,医生通过诊间智能提醒功能查阅这些数据,及时了解吴大伯的血压、血糖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再结合吴大伯电子健康档案中的疾病史、用药史等情况,为他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图源:视觉中国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据省疾控中心杨清医师介绍,浙江省自2005年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来,已逐步为城乡常住居民建立了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截至2023年6月,全省累计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5530万人份。在浙江省,居民就诊时,医生可在电脑上直接查阅患者健康档案了解历史诊疗记录;跨地市就诊时,通过“浙里健康e生”开放口令授权,接诊医生可以获取更高的权限调阅异地患者的档案资料。诊间通过与HIS系统互通调阅电子健康档案,让医生更好地了解居民的健康状况,更有效地管理慢性病患者。这些医疗场景的背后,都离不开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 数字化赋能, 健康档案充满“3D”智慧 数字化赋能,让医疗更为高效和便捷。据杭州市临安区卫生健康局信息中心主任沈海燕介绍,借助强大算法,系统能根据健康档案数据进行科学评价,并生成健康分析报告,让居民了解自己易患的疾病和患病的风险程度。通过拍照和舌诊进行AI体质辨证,增强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居民做的检查项目也可以通过手机扫码获取在线云胶片。一个CT检查由无数帧相片组成,云胶片报告集纳几百张矢量高清影像,放大很多倍依然清晰,有利于医生精准判断病灶和病情变化。” 近年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以打造国家高质量健康管理先行省为目标,聚焦“人人拥有一份全生命周期的电子健康档案”,通过推动医疗机构信息系统HIS实时贯通,汇聚门诊病历、处方、检查、检验、住院等数据丰富“健康大脑”数据中心,并实时关联到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整合形成全人群、全要素、全周期健康档案数据。 一个人的全生命周期从母亲怀孕就涉及到“健康档案”了,从怀孕到生产再到孩子成长这个阶段的健康档案叫做母子健康手册。杭州米市巷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主任印雪芬表示,“分娩前后的各项检验筛查和管理内容都会一一记录在母子健康手册,如监控到分娩后42天产妇出现异常情况时,会及时指导孕妇回分娩医院进行检查。到了老年阶段,对于需要术后护理、行动不便的老人,也可以通过电子健康档案数字家医模块实现线上咨询、配药等功能,在家也可以享受到专业的医疗服务,无形中拉近了医患的距离。” 电子健康档案向居民个人开放, 绑定亲情账号管理全家健康 从病人诊间单一的自述,到现在电子健康档案经历多次迭代优化,医生可以更高效、精准地获取患者全面的诊疗信息,德清县莫干山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副院长吕娟对此深有感触。“居民在一台机器前就可以完成基础健康数据地采集,临床医生在接诊时主动核实,得出更全面的诊断。衢州开化县池淮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汪仕平表示,“居民就诊卡一插,医生便能全面、精准地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许多村子子女外出务工,老人对用药的依从性低,电子健康档案还设计了一键绑定亲属功能,提醒患者按时用药,增强亲情纽带。目前,智能的穿戴设备也在推广应用,后台随时监测、及时同步监控数据,突发疾病可通过绿色通道顺畅转诊,避免延误黄金抢救时间。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为满足城乡居民对于精准化健康管理的需求,浙江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居民可通过“浙里办”APP检索“浙里健康e生”,便捷地查阅包括自己的健康概况、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自我健康管理等方面的信息,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需要了解更多自己健康档案信息的居民,可联系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 健康概况:可以查阅自己的过敏史、外伤史,以及自己的家庭医生、联系电话、建档机构、是否签约、签约机构等。 医疗服务:可以查阅各种诊疗服务记录。包括门诊时间、诊断、用药记录、各类检验检查结果、就诊医生、出院小结记录等。 公共卫生:可以查阅自己疫苗接种等信息;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还可以查阅社区医生每次随访服务的健康管理记录,包括血压值、空腹血糖值、用药情况、随访医生、随访时间等。 自我健康管理:可以查阅自我健康管理记录的血压、血糖、BMI指数值,以及自己饮食、运动、健康饮酒、戒烟等生活方式和危险因素控制的记录信息。 图源:视觉中国 电子健康档案在医疗服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推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向个人开放,激发居民从被动向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转变,有助于构建开放共享的便民服务新格局。也让医疗资源更公平高效地服务于每一位居民,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开通的心理援助
健康减肥“管住嘴” 究竟应该怎么做? 目前,大家公认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