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给大家说个资料,男士身高1.84米,专科学历,在鲁北上班,有五险一金,他的需求是……”2025年1月3日晚8点,无棣县埕口镇塘坊村村民郭树华开播了。 郭树华正在直播。 1975年出生的郭树华,是个有着20多年红娘经验的“老把式”。用她的话说,自己打小就爱“管闲事儿”。20多岁的时候,在县里上班的她就经常给身边的单身男女牵线搭桥。回村后,她先是加入了村两委班子,后来办过幼儿园,如今是村级妇联组织的一员。虽然身份在不断变化,但她当红娘的热情一直没变。 2023年9月,郭树华将“月老摊儿”搬到了线上。谈到为啥这么做,她说是想打破年轻人的信息差:“孩子们平时忙得很,交友圈子又小,想碰上个合适的对象不容易。我就想着,把搜集来的人员信息通过直播给大伙儿说说,说不定能帮这些孩子多些相识、相知的机会。”现在,郭树华的直播间里不仅有滨州本地人,还吸引了河北、内蒙古等地的观众。 搜集单身青年的信息,光靠郭树华一个人可不行,好在她有不少“人脉”。埕口镇妇联主席赵丙叶介绍,埕口镇下辖 28个村,每个村都配有7名妇联委员。这196人既是乡村志愿服务队,也是当地的乡村红娘队伍。在每月1号的例会上,各村妇联委员会分享自己掌握的单身青年信息,郭树华就趁这个机会,将汇总到的信息整理到自己的资料库里。 郭树华(中间)与两位乡村红娘一起交流单身青年的信息。 每晚8点,除了碰上实在推不掉的事儿,郭树华一准儿开播。直播间里的观众通常有40来号人,虽说不算多,但都是奔着“正事儿”来的。这里头既有主动报名交友或搜集信息的年轻人,也有为自家孩子婚事操心的父母。要是瞧着有合适的,他们就给郭树华发私信,托她帮忙牵线。“每次直播下来,平均能收到六七个私信。”郭树华说。 接到线上的预约后,郭树华不会急于安排两人线下见面,她得当好“把关人”角色,对双方负责到底。在报名环节,郭树华就会详细记录报名人员的年龄、身高、学历、工作以及家庭背景等信息。有时,为了进一步考察报名人员的人品,她还会去做家访,与报名人员的父母、亲戚朋友进行交流,或者通过自己的人脉渠道来打听。 前不久,郭树华刚促成了一对青年。“惠民县一位31岁的老师,在直播间里看到了无棣县一位29岁幼教的信息后,想让我帮忙牵线。我看俩人都是本科学历,年龄也匹配,就安排了见面。”她告诉记者,“门当户对”是自己多年来积累的经验,这样双方有共同语言,婚姻才能走得长久。因此,在接到牵线的委托后,她总是会先将双方的各方面信息进行仔细比对,确认确实合适后,才会安排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室见面聊聊。 对于双方的后续进展,郭树华虽然常常放心不下,会主动找时机进行电话回访,但她始终保持着该有的“边界感”:两人如何相处、最终结果如何,她绝不干涉。就算两人没成,也可以随时回到她这里,继续寻找合适的匹配对象。 郭树华正在整理搜集到的资料。 从直播以来,郭树华共整理了约40对适合牵线的信息,成功搭上线的有15对。在她牵线搭桥下喜结连理的新人,有的会邀请她担任证婚人,她也会在婚礼现场适度地宣讲一些新风俗、新观念。在多年的红娘工作中,郭树华发现家庭条件相对较弱的人配对较难,但她认为,物质条件并非决定婚姻幸福的唯一因素,幸福是两个人携手共同创造出来的。 “我亲侄女就是乡村红娘给牵的线,现在小日子过得愣幸福。”赵丙叶兴致勃勃地跟记者分享道,“埕口镇的乡村红娘个个都是热心肠,把解决农村单身青年的婚姻大事当成自个儿家的事儿来操心。就说东南村的妇联委员李学荣吧,有次她产检回来,半路捎上了一个打不着车的女生。那女生手里提着一摞书,看着就很爱学习。李学荣心里一动,打听后得知女生家在无棣县棣丰街道,还是单身。征得本人同意后,李学荣就把人家介绍给了埕口镇牛岚西村的一个小伙子。俩人在2024年农历十一月初十刚办完婚礼。” “为了提高乡村红娘的业务水平,镇上会不定期地组织法律知识、婚姻调整等方面的培训。2024年,埕口镇的乡村红娘队伍成功帮助56对左右的单身人士牵上了红线。”赵丙叶说。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蒋惠庆) |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从伟 赵云龙 “龙朝凤来凤迎龙,梧
大象新闻记者 刘凌 4月9日,新修订的《婚姻登记条例》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