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城市更新关系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各地政策也在不断加力。小区“原拆原建”这种自主更新的改造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关注。近期在上海,作为非成套“原拆原建”改造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项目,彭一小区的改造进入最后阶段,小区居民即将搬入新家。 90岁的俞梅香和女儿现在暂住在彭七小区。可她们为什么要对隔一条马路对面的房子念念不忘?因为对面这个新小区,正是她们生活了60多年的地方。经过“原拆原建”后,预计今年6月份俞女士可以搬进新家。 上海市静安区彭一小区居民 干女士:以前我们是70多平方米,现在又加了20平方米厨房和卫生间,一共90多平方米。里面可以办活动、跳舞,老年人坐在里面很开心的。 上海市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党工委书记 任伟:2019年4月份开始准备筹划改造,整整做了将近一年的设计。因为当初这个房子最复杂,当时2110户居民,房型就有282种,最小的是7平方米,最大的110多平方米,所以成套改造有8个“难”。 寻找政策依据难、改造设计难、项目审批协调难、动员居民签约难、组织搬迁过渡难、居民回搬选房难、群众矛盾调解难、领导决心决策难,这是“改造八难”。面对困难,街道探索出了“改扩建”“加层扩建”“拆除重建”等多种改造模式,让每户原住民都可以在新小区安家。 总台央视记者 王耐:这本沉甸甸像书一样厚的,就是彭浦新村街道彭一小区的住房安置方案。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最终的定稿,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原来的280多种户型,缩减到96种户型。 记者了解到,拆除重建的彭一小区新建有17幢高层电梯住宅,并配套建设了1600多个地下停车位、172个床位的公办养老院,以及社区服务中心。原先没有产权的部分居民还可以享受房改政策,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目前前期摇号选房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最后阶段的水电施工。 此外,80多棵原小区的老树也已经先居民一步回到了小区,最高树龄超过50年。 来源:央视财经 编辑:王一帆 |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
3月20日,贝壳“赢战2025·房产新媒体创作大会”在贵阳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