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排名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第五,南京集群位列第九,首次跻身前十。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正以蓬勃之势迈向一体化发展的新征程。国家统计局2024年12月23日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长三角区域发展指数为132.6,比2022年提高3.3。自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年均提高3.3,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稳步提升,高水平开放迈出新步伐,引领示范作用显著增强。 在这一宏伟进程中,各大银行深入贯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打造长三角金融服务“包邮区”,赋能长三角地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民生。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各项存贷款增长变化图) 长三角一体化,基础设施先行。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商业银行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为这些项目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持。在交通领域,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参与长三角高铁网络、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融资。比如,为沪苏湖高铁的建设提供巨额贷款,助力这条连接上海、苏州、湖州的重要交通干线顺利施工。这不仅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促进了人员、物资的快速流动,更为长三角地区构建起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贡献力量。同时,在跨江跨海大桥、城市轨道交通等项目中,也都能看到商业银行身影,以银团贷款、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为基础设施建设融通资金,让长三角的交通网络愈发紧密。 产业协同创新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商业银行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不断升级金融服务,全力支持区域内产业的协同发展与创新升级。“对商业银行而言,这将提供更为广阔丰富的金融场景,也是银行实现突破和自身转型发展的试验田。”中信银行资产负债部张畅认为,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推进“金融+科技+产业”融合,每个城市产业分工都有准确定位,以创新驱动区域协同发展,通过科创金融贯通整个长三角地区,这些为金融机构发展科技金融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对于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制造业,商业银行提供定制化的金融解决方案,助力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和绿色转型。例如,为某大型钢铁企业提供并购贷款,帮助其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贷款等特色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此外,商业银行还积极参与产业园区建设,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地区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点击此处查看原文 |
1月20日,江小妹从两江新区经济运行局获悉,2024年两江新
中新网海南新闻1月19日电(滕泽欣 王晓斌)1月18日,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