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当天,赵峰特地穿了一套灰蓝色的西装,然而衣服下古铜色皮肤,是农业人的底色。2021年,松林万春生态农场将猪场搬入四层小楼,实现数字化、自动化饲养,“1个人能管5000头猪”。除此之外,养殖产生的猪粪尿被用来生产沼气,做成肥料输送到菜地,猪粪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猪-沼-菜”的循环农业发展方式,不仅成为了行业的楷模,更让“高科技”成为农场的独特标签,全国各地的参访团和媒体记者纷至沓来…… 图说:赵峰用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远程查看农场数据 曹博文 摄 成就背后,是赵峰及其团队的默默付出。他不仅深度参与了数字化农场的设计工作,更肩负着农场的日常管理与持续升级的重任。“成为合格的 ‘数字化农场管理员’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什么?”面对记者的提问,赵峰给出一个出乎意料却饱含深情的回答:“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农业有情怀和热爱。” 赵峰在农村长大,小时候他亲手养过猪。那时候,家里养猪还是下田种地之外的额外劳动。回想起那段日子,赵峰直言:“手工养猪是十分辛苦的,要割猪草、准备饲料,铲粪便堆肥料,夏天热了,还要给猪浇凉水防止中暑。”农村生产的辛苦让他对更高效率的农业生产充满向往。大学毕业后,赵峰在福建农林大学的生物工程专业攻读微生物方向研究生,并取得硕士学位。其间,他了解到“循环农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投入到这一领域贡献力量,也逐渐成为他的梦想。2022年,上海松林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将建设大数据中心,赵峰果断加入。 图说:上海松林生态农业数字看板 曹博文 摄 然而来到松林,面对农业大数据如何做,怎么做,赵峰却摸不到头脑。当时,大数据在工业领域已经得到较为成熟的应用。然而在农业领域,类似的经验却几乎空白。赵峰回忆道,当时技术供应商带来展示的方案,几乎都是工业产品的。“数字孪生”对他来说更是全新的概念。为了在农业领域开拓出一片“大数据”应用的新天地,赵峰重新拿出攻读研究生的劲头,啃下的资料不知有几摞。 “数字孪生”要求对猪场进行立体,无死角地再现。因此,赵峰需要对猪场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和设计。总面积为5万多平方米的养猪场,赵峰带着技术团队跑了不知多少次,每次进厂都要洗两遍澡,检测身上是否阳性,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里面走上大半天。“这样一遍遍跑下来,猪场已经在我的脑子里‘孪生’了。”赵峰开玩笑说。 图说:采用立体式养殖与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松林万春生态农场 廊下镇供图 除了实地考察,召开的会议也数不胜数,赵峰和同事们常常到晚上10时还在“头脑风暴”,从初版到最终版本,方案不断翻改了近30%。另一方面,确定需求也是难点。经过无数次的研讨,包含数字采集模块、预警分析模块、数字看板模块的农业大数据平台终于出炉。这不仅大大减少了猪场的人力成本,猪场的环境控制,饲喂控制,粪污收集资源化利用都有每10分钟更新的实时数据,解决了农业“精细化成本控制”这一最大难题。 如今,赵峰随身携带的电脑里,就装着一个“虚拟猪场”。每天,他都要打开笔记本,查看各项数据,检查猪场的运行情况。“比如说,如果每天饲料量,喝的水量是否正常,如果突然少吃了或者多吃了,可能就会存在健康问题。”赵峰向记者介绍道,如此需要查看的事项还有许多。下一步,他还计划将农场的大数据系统进一步升级,让这项技术越来越成熟,不断挖掘智慧农业的无限潜能。 新民晚报记者 曹博文 |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胡倩 “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应
近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