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同心祈福、民心相通!侨胞台胞在厦相聚送王船

新资讯 2024-11-28 14:33 厦门日报 1 0

摘要:  “王船化吉”仪式。   今天凌晨,在同安区西柯街道吕厝社区的送王船文化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王船化吉”仪式。烟花、鞭炮响彻夜空,船头朝向大海的王船,在一片欢呼声中熊熊燃烧,“扬帆起航”。人们许下新 ...


王船化吉仪式。


  今天凌晨,在同安区西柯街道吕厝社区的送王船文化广场上,举行了一场盛大的王船化吉仪式。烟花、鞭炮响彻夜空,船头朝向大海的王船,在一片欢呼声中熊熊燃烧,扬帆起航。人们许下新一年的愿望,随着海风卷起的点点星火飘向远方。自此,四年一次的同安吕厝华藏庵送王船文化活动圆满结束。


  作为闽南古老民俗活动,同安吕厝华藏庵送王船不仅是闽南,更是闽台地区、东南亚地区规模较大的民俗活动。这一人类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对增进侨台亲情、弘扬闽南文化、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活跃民间艺术都有着深远影响。



送王船文化活动再现万人空巷盛况。


传承不息


  海内外乡亲齐聚送王船 再现万人空巷盛况


  吕厝社区的送王船习俗源于华藏庵。华藏庵俗称王爷宫,位于社区南面,原三面环海,船只可直接停靠在庵前的石阶下。据《同安文史资料》记载,从明代开始,每逢子、辰、申年(鼠、龙、猴年)的正月初四潮满前,当地百姓到吕厝东北面的海边恭迎新王爷到华藏庵就任,十月下旬择吉日吉时欢送上届王爷离任。自此,吕厝华藏庵每四年一次的迎王与送王仪式代代相传,从未间断,至今已有153届、600多年历史。


  据悉,华藏庵供奉的主神位是出巡王爷,即代天巡狩,代表的是赏善罚恶、风调雨顺、保境安民、庇佑众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每逢送王船活动举办,吕厝社区热闹非凡,众多侨胞、台胞不远千里前来共襄盛举。昨日,来自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中国台北、台南、澎湖、金门,以及泉州、漳州等272个分炉点代表团齐聚吕厝社区参与送王船活动。


  今年和家人一起回来参加送王船活动,看到众多海内外乡亲一起来传承这项传统文化,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新加坡籍华人林美贞说,他们将送王船等中华传统文化故事一代传一代,让年轻一代记住自己的


  吕厝华藏庵送王船活动举办期间,还举办多场踩街活动,英歌舞、蜈蚣阁、宋江阵、车鼓弄等非遗表演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民众参与,再现万人空巷盛况。



送王船踩街文化活动。


向海而生


  先辈生产生活智慧结晶 成为文化交流重要纽带


  作为闽南古老民俗活动,送王船是同安先辈耕海耘波的历史记忆。历代同安先民驾船出海,或迫于生计,或由于战争,或海外经商,或探索天地……大海之浩瀚,个体之渺小,让人们对海洋充满了敬畏和好奇,海洋信仰随之而生。


  随着下南洋和海上贸易,送王船习俗逐步从我国闽南地区传播到东南亚地区,传递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尊重生命的理念,为推动包容性社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对话资源。此外,其承载的观察气象、潮汐、洋流等海洋知识和航海技术,是人们长期海上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厦门市文化和旅游局原二级巡视员、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叶细致介绍,海洋文明是送王船习俗最本质的底色。王船习俗随着季风来临,王船起驾,流播到海丝沿线一些国家和地区。从海峡、海丝到海洋,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王船文化与海洋文化深度契合,是海洋文明开拓性与包容性的集中体现。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这一习俗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演进,不仅成为世界海洋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各地域之间融合、族群互信的重要因素。



踩街活动表演英歌舞。


情感桥梁


  找准两国文化共鸣带连通两地民众心丝路


  2020年,中国和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功申遗4周年来,进一步深化两地人民情谊,促进文旅交流。今年正值中马建交50周年,此时举办这项盛会,不仅体现两地人民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坚持,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交流互鉴之路的努力,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双边乃至多边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新局面。


  人民的深厚情谊,是国家关系发展的力量源泉,而民心要相通,文化须先行。马来西亚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拿督威拉颜天禄在致辞中表示,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找准两国文化的共鸣带,连通两地民众心灵的心丝路,让以送王船非遗为例的文化架桥不断促进两地求同存异、实现和谐合作。


  今天同安吕厝送王船的展示和交流活动,不仅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也加深了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文化的交流互鉴,为厦门文旅事业、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叶细致说,送王船习俗的传播与交流,有助于提升厦门的国际形象。在吕厝送王船活动举办期间,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还同步举办了第四届中华海洋文化厦门论坛海洋与非遗国际交流合作分论坛活动,进一步探索非遗国际间联合保护新机制。


(文/厦门晚报记者 颜梅丽 通讯员 韩超 陈倩倩 图/厦门晚报记者 陈嘉新)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