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动脉网
疫苗行业,又诞生了一个IPO。
2022年10月6日,中国最大民营疫苗集团艾美疫苗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唯一一家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细菌疫苗、病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联合疫苗平台技术及mRNA疫苗等全部五种经过验证的人用疫苗技术平台技术与产品布局的中国疫苗上市企业。
站在现在来看,艾美疫苗的成功跑出似乎是必然,而疫苗行业也是绝对的高成长性潜力领域。但在新冠疫情爆发前,无论对于从业者还是投资方而言,疫苗行业是绝对的高投入、高技术壁垒、高研究结果不确定性的“边缘领域”,能够真正把握住行业发展机遇的机构少之又少。
艾美疫苗与其身后的投资者算得上该赛道的佼佼者。
回看艾美疫苗融资历程,华控基金作为其股东之一,最终陪伴企业走向上市。在投出艾美疫苗前,华控基金以硬科技投资闻名。2014年后,华控基金开始布局医疗等硬科技领域,在医疗领域投资近20家龙头企业,覆盖了抗体、高值耗材、核酸药物、疫苗等高成长性细分领域。同时,其生物技术领域投资组合中的君实生物、奥精医药、圣诺制药等企业于2021年分别在科创板、港股成功IPO上市。
为何华控基金能准确准判断行业发展趋势,并在精确时机内发现企业价值?对于投资项目,投资机构究竟提供哪些帮助才能真正使企业成长?对华控基金进行深入走访调研后,动脉网发现华控对生物技术领域投资有着别样的思考模式。
行业、时机与估值,都需精准把握
在当前低景气的资本市场环境下,生物医药投资更需机构保持警惕。华控基金却始终保持着极高的成功率:45%的IPO率和超60%的退出率,项目从投资到实现IPO平均2.1年,平均退出周期为4-5年;剩余未退出项目均实现估值大幅增长,年化估值成长率超40%。
取得这些成绩的背后,华控基金有着一套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判断体系,以稳握高成长性行业机遇,降低投资风险。
● 全面、深度、前瞻性的Top-down行业研究
华控基金拥有自己的行业研究团队,针对重点投资方向进行全面、深度且具有前瞻性的Top-down(自上而下)研究。
即先看宏观经济的发展,建立整个医药行业的投资图谱;再看中观行业的发展,在其中选定重点投资和布局的赛道;最后看微观企业的发展,发掘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细分赛道的龙头企业。基于以上判断,在不同的细分进行合理的组合投资布局,降低整体投资组合的β值,从而实现稳步发展。
在生物医药领域,华控基金已经深度研究超过150个细分行业,将重点企业纳入投资数据库。与此同时,华控基金还保持对全球医药前沿进展的密切跟踪,实时更新细分行业投资策略。 从成立至今,研究已是深入华控基金团队骨髓的一部分。据了解,团队追踪4大行业超过1000个三级细分市场,每年至少出50个细分市场行业研究报告,以加深团队对于行业及企业的理解。而团队研究能力的构建,以及Top-down的投资思路成为了支撑华控基金成长的底层架构,并赋予华控基金核心投资能力。
● 精准把握投资时点
“从投资成功率的角度,选对行业是第一要素,好的行业中好的企业成长机会才多。而对于投资机构而言,则是在选赛道前,做足行业研究,才能在最合适的时点去投项目。”华控基金一名投资负责人谈到。
生物技术行业壁垒高,且相对封闭,但无论是中国的人口基数、国家政策的扶持、疾病预防的加强,还是多价疫苗、联合疫苗、mRNA疫苗等发展,却都在一定程度上为疫苗行业创造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看清行业潜在的高成长性,才能在准确的时间节点找到优质标的,进行后续的决断。
华控生物医药投资重心在于Biotech类公司,投资团队基于对公司所在行业的深度认知,对标的公司团队、管线布局进行深度分析,从而在准确的阶段发现公司真正价值。
正是基于这套方法,在2018年华控基金便看到了PD-1的价值,并接连布局抗体、高值耗材、核酸药物、中枢神经类药物、临床前外包服务、过继免疫T细胞疗法、基因疗法等细分领域等高成长性细分领域,于行业发展过程中收获了不错成果。
深入探寻华控基金投资背后的逻辑,我们了解到在其眼中,当时整个行业最大的风口是抗体药,尤其是单抗。很多国内企业都是以“fast follow”的方式建管线,行业想象空间非常大。PD-1是类似于广谱的抗癌药物,适用于多个癌种,它的潜在上限很大。
在大方向确定的基础上,华控基金选择了在投资周期内更有可能取得成功的细分行业,并基于行业变化对投资策略进行微调。也正是由此,在2020年单抗赛道开始拥挤时,华控基金看到了创新药物、原创性疗法等未来进入集采时间周期会更长,能够满足当前某一类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等价值,并着手布局。
● 估值从“证实法”转向“证伪法”
1981年,一位哲学家希拉里·普特南在自己的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缸中之脑”,如果一个疯狂科学家把一个大脑从人体取出,把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用程序模拟出各种感官,并给这个大脑塑造出一个虚拟的人生,这个大脑能否判断出自己处于“虚拟现实”中?
和“缸中之脑”类似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科学领域,在投资领域似乎同样适用。即投资人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处于一个不真实的困境之中?
面对“缸中之脑”的困境,科学界的解决方法来自“奥卡姆剃刀理论”,即“简约之法则”。这是由14世纪的英国学者奥卡姆提出的概念,这个原理的本质就是八个字: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在一个理论或者命题中,最简单的解决方式就是最正确的,如果没有必要,不要去选择更加复杂的解决方式。资本市场同样如此。
此前,资本市场上企业需要融资时,更倾向于向投资者承诺未来价值,如果没有深入的行业研究和强大的专业能力作为支撑,投资者仅基于这些“期许价值”进行投资,往往不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一个需要投资人主动“证实”的过程。
当下,资本市场的估值模式正在进行调整:从“证实”走向“证伪”,即价值体现之后再给予价值。投资人通过判定企业的技术创新实力、团队构成以及真实市场反馈,基于真实数据从而做出价值判断,强调可量化可实现的价值,作为估值基础。这便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上下游互动打造产业链生态,绘成华控基金藏宝图
对于华控基金而言,无论是前瞻性布局,还是做深入的行业研究均是万里征程的第一步。要保证项目的高成长性,作为投资机构,还需为企业提供足够的增值服务,帮助企业快速发展。
打开华控基金的投资地图,可以看到在同一细分领域,华控基金会投资多家不同技术路线或针对不同适应症的龙头企业。如医药CXO领域,华控基金投资了创新药一站式CRO企业赛赋医药和小分子药物晶型CRO企业晶云药物。除此之外,还有基因疗法开发企业本导基因、复杂缓控释制剂开发企业圣兆药物等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的行业领先企业。
仔细剖析,可以看出华控基金看好一个方向之后,通常会针对某一高价值、大空间赛道通过组合投资拥有两种或者三种不同技术路线的企业形式,进行生态链布局,以构建良好的上下游联动产业链生态。并以此在产业链中形成联动效应,提高单个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帮助被投企业发展。
以生物医药领域为例,华控基金投资了如华夏英泰、本导基因等biotech公司。临床前CRO是biotech公司重要且专业的环节,同时国内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资源紧张,那么华控的产业链生态布局的优势就足以体现了。其所投资的赛赋医药便能够帮助华控基金所投biotech公司优先排期,同时拿到价格优惠。在竞争如此激烈的行业里面,时间或成本优势,对于企业发展而言都有巨大价值,这便是产业链联动好处的体现。
不仅如此,华控基金还有专业的国际化团队,以帮助被投企业或者拟投企业,围绕产品研发、产品商业化等第一时间寻找相关资源,提供国际化服务。
据了解,针对生物技术领域,华控基金还在布局如一次性反应器、耗材等上游企业,未来还将进一步延伸和完善产业链生态布局,形成完整生态圈。
医疗行业正迎来发展机遇期。但愈是处在一个充满机会的行业,往往愈是需要投资者沉下心来,谨慎规避水中暗礁,实现穿越经济周期的成长。它不仅需要投资者有着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前瞻性视野,还需要一些勇气和耐心。
从2007年成立至今,华控基金走过属于它的15年,成为了一家百亿级精准投资机构,也见证了诸多行业的兴衰更迭。尽管过程中,不免碰见风雨,经历云起云落,却仍能感觉到这只机构内里的坚韧。
回顾华控基金一路走来,它所做的,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以深度的行业研究,以及方法论构建为基础,最终站稳高成长性赛道,然后向下扎根,跟随光的方向不断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