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婕 黄伟芬 张鑫 提到温州,绕不开一个关键词:服装。作为中国服装行业重要产业集聚地之一,温州拥有深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高端西服定制领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诞生了报喜鸟、乔顿、东蒙、法派等高端定制品牌企业。 11月26日开始,一场国字号的时尚活动落地温州,中国(温州)男装节、第二届温州国际服装节暨CHIC2024定制展(温州站)在温州大象城国际时尚中心启幕。 在11月28日举行的联合大会上,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焦培宣读了“关于同意支持温州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的复函,这意味着温州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将跑出加速度。 六大项目签约入驻,全力推进“中国时尚产业之都” 本次活动由中国服装协会指导,中国服装协会男装专业委员会、中国服装协会定制专业委员会主办,温州市服装商会、温州服装产业联盟、瓯海区服装行业协会、温州大象城商贸中心有限公司承办。 时尚产业,作为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八大万亿级产业之一,始终承载着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自2020年以来,浙江纺织服装产业规模持续位居全国第一,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更是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报告显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国内内销市场或回归中速增长,行业“压舱石”作用继续巩固。温州服装产业上下游配套齐全,拥有千亿集群的发展潜力。随着去年“中国服装定制产业基地”落地温州瓯海,不仅成为温州拥有的第六张国字号金名片,还进一步使得“时尚定制看温州”成为业内共识。 今年,温州市提出“强城行动”战略部署,希望通过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和建设西部时尚城来推动全市以鞋服为主导的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在温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全力推进“中国时尚产业之都”的历史机遇期,汇聚了全国时尚定制优质资源,建立以定制为特色的产业高地,孵化行业标杆。活动上,发布了一批温州市“时尚定制标杆企业”,包括所罗、仕本、森马、报喜鸟等一共20家,分为品牌、制造,高定、职业装、校服等几大类。另外,中国时尚产业之都温州服装城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揭牌。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还举行了中国时尚产业之都产业平台项目签约仪式,包括衣邦人、新郎希努尔、碧碧阁、浙江惠利玛、爵优等六大项目集体签约,宣布入驻大象城。 这也意味着,温州服装产业也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群与企业所关注,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项目选择落户这片热土。 “之所以牵手大象城,因为这里是产业集聚地,上下游配套企业非常多,我们可以提高产品研发效率。”国内领先的服装定制平台衣邦人创始人方琴介绍,这个项目初步规划是打造成衣邦人的研发中心,“我相信,随着温州打造中国时尚产业之都的不断推进,这里还将发挥越来越多功能。” 优质定制企业集聚合力,打造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据介绍,历经10年发展规划,目前温州大象城国际时尚中心形成了一二三期总计50万平方米的经营体量,对于构建温州时尚产业生态体系,重塑产业链与供应链,为行业提升竞争力和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牢固基础。 张鑫 摄 “大象城汇聚了3000多家中小企业及品牌商户,希望能够打造成温州时尚产业方面‘永不落幕的广交会’。”温州服装产业联盟主席、温州大象城董事长陈龙秋表示,“接下来我们还将持续通过平台的力量,新的营销形式,来提升温州服装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依托温州庞大的服装产业集群效应和市场优势,CHIC2024定制展(温州站)聚焦中国服装定制领域,在8000平方米的展区里,吸引了一大批定制制造企业、定制品牌企业、定制面辅料企业、定制互动配套企业等产业链上的企业参加,一站式解决时尚定制企业不同阶段的采购需求。 同时,活动还着力在产学互动、AI智能、定制技术升级等方面打造亮点项目,全方位呈现定制供应链体系,促使优质定制企业集聚合力,展现中国定制行业的蓬勃面貌以及定制企业在新消费环境下的核心竞争力。 活动期间,举办了定制新消费的主题沙龙,第六届中国男装高峰论坛、中国服装协会男装专业委员会、AI赋能产业发展研讨会等系列活动,聚焦男装和时尚定制产业深入加强业内交流,探讨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热点。 温州,作为底蕴深厚、绅装集聚的中国男装名城,占据了精品定制西服全国市场的九成份额和高端西服的半壁江山。历时三年,对绅装做出“以西装为核心品类的现代男士场合着装体系”定义的新书《绅装》在本次大会重磅发布。 当前,以高铁南站商圈、温州服装城为主体的时尚产业平台,已经形成了以服装鞋子、服饰配套、眼镜为支撑的大时尚产业集聚基地。同时重点聚焦男女西装、时尚定制等细分赛道,例如衣邦人、新郎希努尔等全国龙头定制企业相继入驻大象城。 未来,温州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理念,深化与国内外时尚产业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完善服务体系,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进一步打响“中国时尚看温州”的新名片。 (受访者供图) |
(央视财经《天下财经》)受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意大利马兰戈尼学院上海校区学生作品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