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与日产合并的靴子即将落地。 据新华社12月23日消息,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公司、日产汽车公司、三菱汽车于当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共同宣布,本田、日产已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三菱汽车将就参与合并事宜进行探讨,最迟于2025年1月底之前作出是否参与合并的最终决定。 图源:新华社 据本田社长三部敏宏介绍,本田和日产计划于2025年6月左右达成最终合并协议。关于合并方式,当日三部敏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本田和日产将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控股公司拟于2026年8月正式成立并于东京证券交易所同步上市。 据悉,本田将持有控股公司超过一半的股份,并拥有董事会超半数成员的提名权,包括CEO。控股公司名称、各方持股比例、人事安排等细节将通过后续谈判进一步明确。 据新闻发布会内容,合并后,新集团目标整体年销售额超30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营业利润超3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99亿元)。 合并事项的另一主角、日产汽车公司的合作伙伴三菱汽车则暂未明确是否参与合并。三菱汽车社长加藤隆雄12月23日表示,三菱汽车将于2025年1月底之前就是否参与合并作出最终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2023年销量计算,若三菱汽车参与合并,三方形成的新集团销量将达到800万辆,超过韩国现代起亚集团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集团。 昔日巨头合并的背后,日系汽车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份额正在加速萎缩。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在中国自主品牌的强势冲击下,截至11月,日系合资累计零售销量未278.25万台,同比下滑15.6%,相较之下自主品牌累计零售销量同比增长21.9%。 日本汽车企业整体业绩缩水亦是不争的事实。央视财经日前报道指出,日本7家主要汽车制造商公布2025财年上半年财报(2024年4月-2024年9月),其中丰田、本田、日产、三菱和马自达五家车企净利润均同比下滑。其中日产汽车净利润仅192亿日元(约合人民币9亿元),同比暴跌94%。当地时间11月7日,日产汽车还宣布将全球裁员9000人,并削减20%的产能,以应对主要市场销售下滑的局面。 由此,在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日本汽车企业合并被业内视作“抱团取暖”。海通国际认为,本田与日产两家若完成合并,将改变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形成与丰田汽车抗衡的局面,两家的资源整合将有利于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 然而,并非人人都对本田、日产合并持乐观态度。日前,日产前董事长卡洛斯·戈恩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没有互补性”。 中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12月23日亦发文表示,“不看好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崔东树指出,这个合并的产业互补的意义似乎不大,都面临新能源技术发展迟缓、市场萎缩的压力。日产、本田等均需要技术创新和把自身技术升级,而不是简单的规模化协同降低制造成本。且均需要加大中国本土化研发投入和实现依托中国产业链优势的产品创新,实现赋能日产和本田的全球化发展。 “中国自主车企的强大和走向世界是不可阻挡的。合资车企在中国失去竞争力,必然也将失去世界车市份额。日产和本田如果把核心精力和技术研发放到最具竞争和创新的中国市场,必将获得更为丰厚的回报。”崔东树认为。 沉痛的业绩代价之下,日产、本田等也认识到了智能化、电气化在全球竞争中的重要性。12月23日新闻发布会中,日产、本田展示了合并后各方协同作用的七大案例,包括通过标准化两个公司的车辆平台实现规模优势;通过整合研发职能提高开发能力和成本协同效应;优化生产系统和设备;通过采购功能整合,加强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实现成本协同效应;通过销售财务职能的整合获得规模优势等。最后一项便是要“建立智能化、电气化人才基础”。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镜安 |
1984年,中国第一批小型汽车长安下线,长安汽车的故事由此
“长安造车40年,深蓝奋战40万”的标语,在深蓝汽车第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