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市人大常委会为钱塘新区量身定制的《杭州钱塘新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迎来施行一周年。 一年来,《条例》贯彻实施成效如何?《条例》带来的制度红利是否转化为了发展红利?钱塘新区的单位和企业感受到法治的赋能了吗? 7月11日下午,《条例》贯彻实施一周年座谈会在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心(市人大代表联络总站)召开。在座谈会现场,记者听到了来自钱塘新区有关单位和市场主体的真实声音。 以实施“一法一意见”为抓手 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作为全省首个、杭州唯一的省级新区,浙江最年轻的行政区,钱塘新区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要着力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省标志性战略性改革开放大平台、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发展引领区。 引领、推动和保障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是此次立法最根本的目的。早在去年3月,杭州市委市政府就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钱塘新区高质量发展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市级层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可以说,《条例》把市委决策部署、钱塘治理需求和企业群众诉求融为一体,突出体制机制创新,从法律层面重点解决“谁来管”“怎么管”“如何管到位”的问题,赋予了钱塘新区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的管理权限。这意味着在符合国家和省市确定的改革方向的前提下,钱塘新区可以在法治轨道上大胆尝试新的政策措施和制度创新。 钱塘新区以“一法一意见”实施为抓手,制定出台《忠实践行“八八战略” 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产业新城五年行动计划》,梳理《意见》政策举措63项,明确市区对接计划。 与此同时,市级相关部门也在积极发力。比如,市司法局联合钱塘新区多措并举开展宣贯工作,提升《条例》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市经信局以推动城东智造大走廊产业发展规划落地为牵引,支持钱塘新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增效,助力新区市场主体培育和中国医药港产业地标打造等。 “《条例》实施的一年,是我们充分发挥‘区政合一’体制优势,朝着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的目标大步迈进的一年。”钱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去年,钱塘(新)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发展答卷,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全国首批、全省第一、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正是得益于“一法一意见”制度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 有了《条例》“撑腰” 改革创新更加积极有为 “《条例》专章对先行先试、保障措施作出规定,鼓励先行先试,强化赋权赋能,为钱塘新区改革创新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钱塘(新)区相关负责人对此深有体会。 一年来,钱塘新区积极争取各类改革试点项目,成功争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试点、浙江省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试点等一批特色项目。同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率先推出全域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知识产权加速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等。 去年8月21日挂牌成立并建成投用的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正是钱塘新区锐意改革创新的一个生动缩影。 “有了《条例》的指引和支撑,钱塘新区的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跑出了新速度,优化营商环境有了‘利器’。”钱塘区行政审批局局长韩建明介绍,钱塘区企业综合服务中心设立市场准入、安居置业、纳税等5大专窗,迭代推出269项增值服务事项,在全省率先开启了为企服务新模式。 从政府“有什么,给什么”到企业“要什么,给什么”的转变,让杭州卓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任银华感触颇深。“区企服中心推出的这些举措,进一步简化了企业办事流程。不用在繁琐的行政手续上耗费过多精力,也意味着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上。” 在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过程中,钱塘新区积极向上对接,争取市级权限下放。目前,拟向上争取的81个事项,已有34个事项权限下放。生物医药领域54项省级审批权限中,43个行政许可(子项)和9个备案事项已同意下放。
《条例》明确建立改革创新的容错免责机制。韩建明说,有了《条例》“撑腰”,为企服务更加担当有为。针对企业诉求问题解决需要在制度上有所突破的非标类事项,钱塘区企服中心推出兜底办“631”服务新模式,并联动区纪委区监委探索建立“超常规举措帮扶企业容错”机制,明确容错免责具体情形。目前,已累计办理诉求类事项457件,办结率达98%,满意率达95%;办理各类兜底服务事项116件。 产业促进规定“含金量”十足 市场主体获得感满满 钱塘新区要建设现代化国际产业新城,发展产业自然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条例》用四分之一的篇幅,对产业促进作出规定。 从鼓励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产业体系,到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从统筹市级产业扶持政策和政府产业基金,保障优势产业培育,到推动产业和人才深度融合发展…… 一条条“含金量”十足的法规条文,让钱塘新区的市场主体感受到了满满的诚意。去年,钱塘新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9亿元、增长30.8%,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单就《条例》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关注程度,就足以代表对企业的支持态度,非常有利于我们稳定军心。”杭州协合医疗用品有限公司法人华威道出了他的心声。 “《条例》施行,对协合来说起到了‘定心丸’和‘航标灯’的作用。”华威认为,一系列政策的全面发力,让协合的发展动能更强、发展后劲更足。 “得益于对《条例》中关于产业促进方面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的运用,和达高科所运营的园区在产业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的引进培育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杭州和达高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桂萍说道。 作为一家以生物医药为特色的现代产业园区运营服务商,和达高科在过去的一年,着力完善专业化产业服务体系,并构建起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准)独角兽、高端人才组成的创新矩阵,不断丰富创新生态圈内涵,全面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杭华油墨股份有限公司是工信部认定的行业内唯一一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后,钱塘区政府授权该公司可以自行认定Q类人才。 “公司的认定结果同时对应着钱塘区的人才奖励政策,对我们引进和留住应届大学毕业生很有帮助。”公司副总经理龚张水说,钱塘新区推出专项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后,公司已经有近20名员工申请并入住了公共租赁公寓。 据悉,为进一步推动《条例》落地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将于今年9月专题听取《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和钱塘区人大常委会将加强监督检查,协同推进《条例》细化落实、新区深化改革,让钱塘新区朝着高水平建设产业新城、高质量打造一流新区目标迈进的步伐更加坚实有力。 |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7月15日,
7月5日,北京,海外游客在参观湖广会馆时翻阅北京主题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