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前后,是汕头市澄海区昌利造船厂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在昌利造船厂内,“00后”小伙吕铭正忙着协助父亲吕振邦,为一艘送来打磨翻新的龙舟作最后“体检”。 不一会儿,前来“提货”的龙舟队队员便将修缮一新的龙舟装车运走。看着龙舟随车辆逐渐远去,吕振邦父子俩在门口伫立良久,仿佛目送启程远行的孩子…… 潜心造“龙”400余载,吕家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龙舟世家”,澄海近九成龙舟均产自此处。如今,24岁的吕铭接过接力棒,成为吕家龙舟制作技艺的第20代传人,他正通过申报非遗、创新宣传等形式,让这项古老的龙舟制作技艺焕发新活力。 一家小小造船厂,缘何能传承400余载,让二十代“造龙人”潜心坚守?端午节前夕,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走进汕头市澄海区昌利造船厂,倾听这家老船厂背后的坚守与传承。 番禺龙舟趁“新桥景”,水花飞溅,热闹非凡。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肖桂来 坚守:墨斗刻刀古法造舟 走进昌利造船厂,淡淡的杉木和桐油味道便扑鼻而来。记者在船厂内看到,数艘龙舟整齐摆放着,不仅有刚完工的“新龙”,还有从潮州官塘、汕头澄海各村运至船厂打磨翻新的“老龙”。每艘龙舟都如战士般严阵以待,准备在端午节龙舟赛上大显身手。 见记者前来,55岁的吕振邦停下手中不停转动的弓钻,一边冲泡起潮汕工夫茶,一边向记者介绍起吕氏家族造龙舟的“威水史”。 按照吕振邦的说法,吕家造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家族历代是造龙舟的能手,“昌利”的字号便是祖辈所创。如今已是第19代传人的吕振邦,从18岁开始学习造龙舟,至今已有30多年,他对祖传的这门技艺甚为自豪。 最令吕振邦自豪的是,一直以来,他们坚持古法造船,即用墨斗、刻刀等祖辈传下来的工具,纯手工打造龙舟。他介绍说,龙舟制作工序繁琐,从选材、量尺寸、钻木孔、拼装、油漆上彩等需要经过几十道工序,“这些都是纯手工的,制作整艘船大概要25天,一艘龙舟大概要打1500个钉子,使得龙舟更加牢固”。 传承400年,吕家不仅有口传心授,更有独门的传家之宝。吕振邦把记者领到角落处,拿出家族传承下来的六块“梁头模”。“别小看这几块老旧的木板,这些都是船厂的‘传家宝’。”吕振邦介绍道,将这些梁架模板按间隔船梁的顺序,垂直放到龙舟的船底中心线上,梁架模板特有的弧度,就是船底的弧度。有了这些参数,就能省去测量龙舟弧度等繁琐工序,使龙舟实现“标准化生产”。 古法造船、品质过硬,“昌利”号龙舟逐渐成为当地端午龙舟赛的“主角”。据悉,以前澄海地区九成以上的龙舟,都来自昌利造船厂,潮州潮安等地也有不少龙舟出自他家造船厂,“昌利”号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龙舟王”。 传承:廿代传人续写传统 虽然“昌利”号龙舟在当地已小有名气,但吕振邦坦言,一家小小龙舟厂要传承四百年殊为不易,仅在他接手期间,就经历了数易厂址、几近关停等窘境。 “叔父临终前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就是叮嘱我要把龙舟厂做下去,不要放弃。”吕振邦说,从那以后每次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叔父的临终遗嘱总会萦绕耳畔,这也成为他坚持龙舟制作的动力。 令吕振邦欣慰的是,自己24岁的大儿子吕铭如今已接过接力棒,成为吕家龙舟制作技艺的第20代传人。而这位“00后”的“造龙师”,两年前还是一位玩具设计师。 “澄海目前很少有专门的龙舟造船厂,所以我想回来继承,想让这门制作龙舟的手艺保留、传承下来。”吕铭说。 在父亲的指导下,吕铭如今已经基本掌握了龙舟制作技艺,而自己的弟弟同样在船厂帮忙,并尝试着制作小型的龙舟模型。吕铭表示,“我弟弟现在在上学,晚上也会过来帮忙制作龙舟,希望龙舟制作手艺在我们兄弟俩这一代能继续传承下去。” “现在他们兄弟两人就可以将一条二百五十斤的龙舟转过来。”吕振邦言语间充满自豪与欣慰。 巧用文创 古艺焕新 除了制作龙舟外,吕氏父子还大胆创新,通过巧制龙舟文创产品、利用短视频宣传龙舟制作技艺以及申请非遗项目等方式,让这项古老技艺焕发时代光彩。 每年淡季之时,吕振邦便会尝试制作龙舟的文创产品,以1:10的比例制作可供摆饰的微缩型小龙舟。“小龙舟的用材和做法都与大龙舟一样,做起来比大龙舟更费神,一条大约要耗时半个月。”吕振邦说,他制作的小龙舟文创作品很受年轻人欢迎,“这也是一种传承弘扬的新方法”。 吕铭今年开始尝试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发布制作龙舟的视频,也收获了一众粉丝。 为了保留家传的龙舟制作技艺,吕铭正积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申请非遗。“此前我在澄海隆都镇的一座祠堂内,就找到了一艘有近百年历史的昌利号龙舟,这就是很好的历史证明。”吕铭说,下一步他将会收集这艘龙舟的相关历史资料,助力将龙舟制作技艺申报为非遗项目,让这项古老技艺得以传承发展。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家源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映武 |
仪式现场。甘肃省消防救援总队供图 6月18日,按照国家消防
6月18日,在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开幕当日,长三角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