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魏小安: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旅游的现代化

新资讯 2022-11-15 20:11 中国网 12 0

中国网旅游1115日北京电 今天,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发布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会长,基地理事魏小安《中国旅游,再次转型》的署名文章。魏小安在文章中强调,学习二十大报告,我感触最深的不完全是那句话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感受最深的是中国式现代化,这是二十大的号召,也是时代最强音。所以很自然,对应中国式现代化要形成旅游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导向,这就引申出一个时代新课题,也是大课题,就是中国式旅游现代化。



魏小安认为,中国旅游曾经转过一次型,八十年代10年转型,从事业到产业。200941号文件提出,旅游是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进入新世纪,旅游产业大发展,市场规模和产业规模并进,以国内消费为主体,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共同发展十四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建设完成。这意味着中国旅游完成了从事业到产业的转型。


魏小安指出,中国式旅游现代化我们怎么把握?怎么理解?怎么推进?实际上,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中国式旅游的现代化,对应二十大报告里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要点,可以说一下旅游。


第一就是人口规模巨大,这就意味着大众旅游持续;第二,人民共同富裕,这就是质量要求提升;第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这就是文旅融合的大势;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绿色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第五,和平发展道路,意味着入出境旅游都要恢复,要促进国际合作。所以这五个方面都需要旅游领域落实,也是旅游各个方面都可以发力的。


中国式现代化,对应旅游来说是最兴奋的。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有这样的舞台,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战略,在这个框架之下,我们应当形成新的旅游发展战略。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单纯强调旅游的经济性、产业性,无疑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讲中国式旅游现代化,还只强调经济产业,这个够吗?显然不够,至少是这五个方面,更加符合旅游性质,发挥旅游作用。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旅游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这个格局并不乐观,我们也不必说这是暂时的,什么事都是暂时的,就看你放在多长的历史时段内。


第一,消费能力下降,开始还可以说消费被压抑,现在只能是萎缩,即使形势恢复了,还能有多大消费能力?


第二,市场格局变化。多元化时代来临,多元化产品突显。疫情背景之下,城市大休闲兴起,乡村微度假兴旺,所以安全、近距离、短时间、快速度,成为基本要求。


第三,供给变化,传统格局几乎崩溃,对应需求的新产品逐步兴旺,这是传统旅游的根本转向。但是新业态赛道偏小,也同样解决不了危机。所以我现在基本两个判断。


第四,就是旅游投资全面下降,一是缺乏信心,二是找不到好项目,意味着旅游缺少发展后劲。


第五,旅游作用逐步下降,收入和就业腰斩。这涉及到我们原来的一些局限性,我们在强调经济性、产业性的时候,第一就是收入,第二就是就业,但是要从中国式旅游现代化角度来说,相当一部分功能被掩盖了,实际上是我们研究的不够。客观来说有没有呢?存在,已经发挥出来了,但是我们认识不足,系统表述也不足。


第六,旅游地位大幅度下降,很难用疫情以前的情况来判断。2019年中国旅游总收入按增加值折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是占到GDP4.6%,现在旅游收入腰斩,意味着4.6%变成2.3%,而且这几年GDP还在增长,去年是8%,今年有可能3.3%,GDP仍然在增长,旅游收入持续下降,地位不是越来越低了吗?这是一个客观存在。


但是,我们怎么来看旅游地位?这就是一个新的课题,不仅是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涉及社会、文化、环境、国际等各个方面的地位,尤其是在幸福生活中的地位。所以,认识的出发点就是从中国式旅游现代化,对应中国式现代化,终点则是以人民为中心,谋求幸福生活,种植业保障生存,制造业满足供给,而要追求幸福,则必须有旅游,这是大旅游的概念,休闲生活越来越成为生活中的必须追求。所以,中国旅游再次转型,这是历史要求,也是大势所趋。


因为我最近谈这个观点,很多人都有不同意见,很简单,我们辛辛苦苦折腾了40年,好不容易产业化、市场化了,现在回过头来说这个话,不能赞成。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种颠覆,包括颠覆我们自己。在旅游产业化方面,我们干了多年,很多都是开拓性的,深有所感。但是,颠覆不是否定,是时代的变迁,是社会的进步。魏小安如是说道。


魏小安说,中国旅游再次转型,这不是回头,也不能走回头路。如果简单用回头来看,这个事就错了。此产业非彼产业,此事业非彼事业,这是历史变化,螺旋式上升,也是文旅深度融合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旅游再次转型,就是我们新的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新时期就是旅游新的转型期,新挑战也在于转型的方式和速度。


首先,旅游产业转型并不是非此即彼,不是说事业到产业转型就没有事业了,也不是说从产业到事业转型就没有产业了。我们很习惯于用非此即彼这种思维方式来看待这些事,从根本上来说,是形成产业与事业并行的格局。在发展过程中,中国从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我们对旅游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但是思维形成了惯性,还没有跟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步伐,不能用贫困时期的观念来对应小康时期,更不能用小康时期的观念来对应中等发达。现在转型时期已到,中国式旅游现代化需要观念调整、战略调整、思路调整、方法调整,从研究的角度来说,也需要我们多个学科共同合作发力。


其次,是大体划出事业与产业的领域,就是在旅游领域,事业是哪一块?产业是哪一块?一般来说,公域为事业,需要政府发力;私域为产业,需要市场发力。现在来看,薄弱之处在于旅游公共服务,涉及到公共环境、公共产品、公共设施,形成系统,而且旅游公共服务要与城市公共服务结合,创造新格局。总体来说,就是要大体划出来。所以在这个事情上,再次转型,再次强调一下,决不能回到以前,一定是一个上升。40年过来了,很多认识都需要变化了。比如说旅游资源开发,40多年,大体上已经开发殆尽了,现在还强调旅游资源普查、分级、开发,意义已经不大了。40年过来了,十四五全国旅游发展规划里面,没有明确的这句话,实际上意思有了,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旅游强国。20年以前我们在讨论十五旅游发展规划的时候,那个时候还争一个问题,中国是旅游资源大国还是亚洲旅游大国。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旅游资源大国,所以这种定位没有意义。要说目标,从亚洲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这可以。同样,今天到底怎么定位?战略性支柱产业已经形成,世界旅游强国的地位也已经确立。我们干吗老这么妄自菲薄?这40年,我们多少次讨论这个问题,研究这个问题,老觉得需要谦虚一下,谦虚的意义何在啊?再说,现在这种情况,谦虚不谦虚都一样。所以很自然,这个问题上我们需要跨越这种局限。


第三,处理好事业与产业的关系。既使是事业,也需要产业化运作;产业生存和发展,也需要事业支持。所以这个融合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是融合里面又要有区分,不光是文化和旅游要有区分,旅游自身也需要区分,区分哪一部分是属于公共事务,这是事业,哪一部分是属于市场运作,这就是产业。


第四,40年文旅融合,也是一个过程。融合前期是产品融合,是主体,从八十年代开始,文化就是旅游最关注的领域,1982年的时候国家旅游局投资四个大项目,当时努出血来花点钱,都是文化项目,北京的慕田峪、南京的秦淮河、西安的第一历史博物馆,这些项目都是文化项目,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是欧美、日本客人最关注的。所以那个时候就已经融合了,再融合,2018年机构改革,这是行政融合,是搭建一个新平台,而不是两张皮。二十大报告提出文旅深度融合,是什么?是产业和事业融合,全面融合。以人民为中心,最终是生活融合,幸福生活,贯穿始终的是发展融合,所以不能偏于简单的来理解这个问题。旅游的根本特点是综合性,40年来,围绕着综合性特点形成了一系列工作抓手,也产生了实际效果。但是,以前强调综合性主要是外延的扩大,边界越来越宽。新时期的旅游转型还是要围绕着这个根本特点进行,首先需要挖掘内涵,既需要挖掘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的内涵,也需要挖掘旅游自身的内涵,这才是深度融合的要义。


第五,这样,就需要一套新的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甚至需要一套新的统计体系,来客观分析旅游发展的作用,来引导旅游各个方面的科学成长。旅游,是一个领域,其下包容各个行业。旅游,是一种生活方式,是幸福生活之首。


最后,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我理解,益融则融,主要在项目,任何旅游项目都有文化性,但是不必牵强,有主有辅。能融尽融,主要在行业,现在的提法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这都是经过斟酌的提法。文化可以分成事业和产业两类,所以文化领域相当一部分需要产业化。旅游则称为业,也包括事业和产业,但是现在没有明确,所以,以文塑旅不仅是资源性的促进,更是主导性的促进,以旅彰文是功能性的体现。在当代的信息环境和市场条件下,旅游容易形成更大的关注度,也能形成更深层次的彰显文化价值,从而达到更深层次的文旅融合。


今天这个时代,如果我们从大休闲角度从生活角度来看,更不能只局限在经济性、产业性,必须得有一个更开阔的视野。所以,文旅融合也有学术方面的文旅融合,学术方面恐怕下一步更需要的是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美学这套东西。经济作用已经客观存在,我们原来是争取旅游的地位,所以努出血来也要把旅游说得如何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往经济方面强调,这就是一个历史过程。现在,我们已经不需要吹这种牛了,但是需要全面把握,全面挖掘,完成再次转型。魏小安如是强调。(伍策 一丁)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