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摸清文物家底 守护历史根脉

新资讯 2024-11-20 17:54 山西晚报 1 0


普查中采用专业相机图像采集、RTK定位等先进技术手段,对文物及周边环境进行全方位拍摄。



交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现场。



永济市文物普查人员对已登记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完善文物档案信息。



普查队深入搬迁村、空心村对低级别文物和石刻文物进行登记注册。本栏图片由省文物局提供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力量。文物普查是一项关乎国家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山西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更承载了无数先辈的智慧与创造。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距今已17年,山西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53875处,约占全国总量的7%,排名全国第四位,其中,古遗址13477处、古墓葬4298处、古建筑2802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6715处、石窟寺及石刻1112处、其他246处。为了全面掌握文物资源状况,确保这些宝贵遗产得到妥善保护,山西积极投入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以摸清文物家底,守护历史根脉。


全省动员


共筑文物普查基石


文物普查工作是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一次全面盘点。自2023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以来,山西迅速响应,成立了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和分管副省长为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包括26个省直相关部门和单位,并审议通过了《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山西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方案》,对全省四普工作再动员、再部署、再强调,全面推进普查工作。

 

截至5月份,全省11个市和117个县(市、区)全部按照双组长建制成立了领导小组或工作专班。大同、临汾、忻州、阳泉、朔州、晋中、长治7个市的市、县两级已组建普查办,市级普查办213人、县级普查办635人,为全省四普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普查工作不仅规模庞大,更要求精准细致。为了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山西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从省直文博系统遴选专家,组建省级普查专家组,加强对普查工作的技术指导;另一方面,以县域为基本单元,指导市、县(市、区)组建普查队伍150余支,吸纳基层文物保护和考古工作机构工作人员1200余人加入普查队伍。其中,中级职称163人、高级职称82人、教授2人。


让文物全科生加入我省四普工作,是山西在全国首创的四普工作方式之一,旨在使文物专业人才起到传承接力作用,填补基层文物普查力量的不足。


9月下旬,我省南部的气温仍居高不下。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根据三普已登记数据和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线索,穿行于田野山岭、乡村街市中,定位、拍照、记录……确保普查任务按时高质量完成。


选择文物专业是我的初心,也是一定会坚守的热爱。山西大学2023级考古学(文物全科方向)专业学生李姝锦表示,为了尽快融入这次四普工作,师生们提前做了许多准备,他们在学校就学会了操作RTK测绘以及将数据信息录入四普数据库。


从理论学习到基层实践再到理论学习,文物工作是一个反复锤炼的过程。将文物全科生带入100多个县域进行四普实践的全新工作方式,是全国首次、全省首次。山西省第四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协调组组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振华表示,这次文物全科学生培训课程,不仅助力我省四普工作的落地践行,还将更好地为我省文物人才队伍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科技助力


创新文物保护模式


据了解,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实地调查,是十四五期间最大规模的文物保护行动,普查范围涵盖了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认定、登记的53875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同时还将调查、认定、登记三普尚未登记和2012年以来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对象之多、涉及范围之广、时间跨度之长、工作难度之大,其复杂性不难想象。


此次,四普将空间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文物普查当中,加大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成果应用,结合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勘探测量,为普查文物装上千里眼”“顺风耳。同时,借助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更高效、智能获取文物准确信息,避免传统调查方法中存在的盲区。运用三维扫描技术等科技手段对文物进行无损检测,分析文物的材质、结构、工艺等,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文物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和智能化处理,建立数字化文物档案和智能化管理系统,更好地保护文物信息的安全。另外,还将文物普查与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进行学科融合,综合利用各种信息和技术手段,提高普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太原市文物局采用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等科技手段,组织实施天龙山石窟、净因寺彩塑等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和勘察测绘项目。运用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实时采集晋阳古城考古发掘的数据信息,形成全过程数字档案。以科技助力文物普查,将大大提升文物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让文物保护有数可查、有据可依。


包括文物的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使用状况、GPS坐标、人文环境、交通情况、自然环境等,均在普查范围……”普查队员沿着石阶拾级而上,攀至半山腰,鲁班窑石窟隐现于葱茏叠翠之间。大同文保中心普查小组队员手持无人机操作杆、RTK、普查专用手机等工具,对石窟进行定位、拍照、测量。


有北斗定位仪、无人机、相机、测距仪等设备的助力,不仅数据更精准了,也为普查工作省了不少时间和力气。普查小组队员孙波感慨道,相比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那时的设备并不先进,涉及距离等数据,大多只能靠眼看了之后估计,文物本体的尺寸也是用卷尺量,GPS用的是老式手机的定位,并不是很准确,之后只能再以查阅史料等方式,确保相关信息的准确性。而这次就轻松多了。  说话间,一架无人机缓缓飞到该文物上空,普查队员尹文智手指轻触遥控器,从各个方位拍摄文物保护单位的全景、侧景、局部建筑和周边环境,作为绘制文物平面图的素材、体现总体保存情况,同时作为历史记录留存资料,也将为文物研究、保护、管理、利用提供依据。


这种科技助力的保护模式,不仅提高了文物普查的效率和精度,还为文物的长期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数字孪生等技术手段建立的时序化数字文物信息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文物的状态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全民参与


建设文物保护事业


文物保护工作不仅需要政府和专业机构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远郊区的难点是地形复杂、比较分散;近郊区的难点是管理单位比较复杂,涉及行政单位、机关学校、部队、工厂等。盐湖区文物保护中心主任赵云翔表示,为了顺利完成普查,他们常常要和不同的单位打交道。讲清文物普查的意义,沟通是前期的主要工作。为了更全面了解文物的分布情况,只能采取广撒网、重点收获的方式,我们几乎把每个街道乡镇以上的单位都筛了一遍。 


在普查走访过程中,赵云翔深刻体会到,文物保护,宣传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如果这个工作做不好,下一步就无法推进。首先要让别人了解文物普查的意义,其次,要让他知道作为管理使用单位和使用人,需要尽到哪些义务。


过去我们总认为,文物保护是文物部门自己的事,这次普查让我们体会到文物保护需要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普查中,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使文化遗产保护全民化、社会化,这是很大的一个收获。赵云翔说。在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宣传教育活动中,山西通过举办展览、讲座、研学活动等多种形式,增强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文物保护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在文物保护工作中还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通过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文物保护项目,鼓励企业和个人通过认领认养等方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有效缓解了文物保护资金不足的问题。这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为文物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