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人毛主席在人生低谷时写下一首词,激励了无数人 伟人毛主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待一切事物,因而他的诗词富有哲理和远大志向。 他创作的诗词,实现了深邃的诗意与精深的哲理对立统一,具有丰富而鲜明的形象性和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往往给人以崇高的审美感受。 #观点创作营第二季# 《采桑子·重阳》 一九二九年十月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写下这首词时,诗人正处于人生的低谷。 1929年6月,由于当时党内一些同志对毛主席的正确路线尚未理解,出现意见分歧,毛主席未能在红四军第七次党代会上,继续当选红四军前委书记,于是暂时离开了红四军的领导岗位,在闽西一代一边养病,一边指导北方工作。 9月,住进上杭临江楼。 10月11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这天临江楼庭院中菊花盛开,作者登临远眺,只见汀江横贯,碧水荡漾,两岸一片片傲霜的秋菊正绽放。 此情此景,自然使诗人联想到革命战争的节节胜利,不禁心中充满了必胜的信念与豪情,诗情澎湃,吟成了这首《采桑子·重阳》。 词作上阕写景明理,由理及景。 “人生易老天难老”,化用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可两首诗意截然不同。 李贺的诗描写的是王朝更替、物是人非的愁苦惨淡。 作者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妙用对比,寄慨遥深。 “人生易老”对比“天难老”,丝毫没有消极、感伤的意味,也不含时光易逝的喟叹。 “天”,是宇宙中一切事物的总称,是“天道”,是“永恒”; “难老”,是说事物的变化无始无终,无穷无尽。 豪情万丈如伟人的“人生易老天”,绝不是慨叹“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恰恰相反,正是由于一短促一恒远,一渺小一崇高,一脆弱一强健。 所以,必须把“风华正茂”的美好青春,奉献给壮丽辉煌的革命事业,把“小我”融入“大我”,迫不及待,竭尽所能,发光发热,为伟大的革命事业做出贡献。 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伟人也有诗云“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些诗句,无一例外都是告诉我们,像天地江河学习,生生不息,奋斗不止,只争朝夕,拼搏进取。 或许,这些精言至理才是伟人“人生易老天难老”所要告诉我们的。 上阕中间两句“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承上启下,递进反复,寓变于不变之中。 上阕最后一句“战地黄花分外香”堪称经典,融形象、野趣和哲理于一体。 “战地”喻示着枪林弹雨,血腥搏杀,喻示着艰辛不易,胜利在望,更喻示着经过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而取得的胜利。 唯其来之不易,才更让人倍感珍惜。 这些黄花,姿容虽不见得怎样华美,但“装点此关山”,盛开在战地,她们经历过硝烟弥漫的烽火,记录着战士的行踪,可能还被洒上过战士的鲜血。 她们开在敌我搏斗过的战场上,开在红军战士浴血战斗得来的土地上,她们怎不“分外香”呢? 她们漫山遍野盛开,给战地点染上艳丽的色彩,美化了红军战士战斗的生活,映衬着根据地人民翻身解放的欢容,她们怎不“分外香”呢? 她们开在战地,即无需人们施肥浇灌,也无需人们编篱护持,但她们斗风傲霜,以顽强的生命力鲜艳怒放,她们象征着红军和根据地人民在白色恐怖政权的重重包围中,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卓然挺立,不屈不挠,坚持革命斗争,取得辉煌胜利。 对此黄花,怎不令人感到“分外香”呢? “战地黄花分外香”,这是对菊花的赞辞,也是对革命斗争、革命生活的颂歌。 词作下阕绘景传情,托物寓意。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其中的“劲”字写出了秋天的个性,也融入了伟人的个性特点。 一年一度的强劲秋风,使大地的景色不像美丽的春天,但是又胜过春天的美景,可见伟人对强劲秋风中的景色是十分喜爱的。 伟人采用欲扬先抑、以退为进的手法,写出了自己的个性。 结句“寥廓江天万里霜”豪情激荡,伟人大笔挥洒,描绘了一幅万里霜天的空阔深远景象,这不仅是“胜似春光”的形象化说明,同时也象征了革命事业的广阔前景。更是襟怀磊落、志存高远的伟人人生哲学的暗示。 总之,品读毛主席笔下的秋光、秋色、秋霜,我们感受得更多的是一代伟人宽广的胸怀,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心和如花似锦,光明灿烂的远大前程。 读着,读着,我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走向了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