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上海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资源,为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提供重要灵感源泉

新资讯 2024-6-11 19:04 文汇报 3 0

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主题性绘画承载了传达社会主流价值观、表现历史重大事件的复合型功能,并在上海开放多元的文化氛围中获得了丰富的呈现方式。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新兴艺术的策源地和国际金融中心,其得天独厚的历史文脉资源为许多艺术家的主题性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灵感源泉。


纵观当代上海主题性绘画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表现题材、艺术语言和精神内涵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从作品题材上可以大致看到四类表现内容:表现上海重大历史事件;表现城市红色文化基因;表现城市发展与建设;表现当代城市生活。在对不同题材的处理中,对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探索成为了艺术家们追求的共同母题,并揭示出上海当代主题性绘画独特的发展规律。



刘曼文 鲁丹《磁悬浮腾跃》,油画,2011


表现重大历史事件


谈起主题性创作,最常联想到的就是历史题材绘画。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到基里科的《梅杜莎之筏》,再到列宾的《查波罗什人写信给苏丹王》,历史题材创作在绘画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时常被认为是主题性创作的近义词。新中国主题性绘画的发展受到了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强烈影响,并塑造了一代艺术家的审美意识。在当代,随着中华民族复兴伟大历史征程的推进,图像时代以绘画表现史诗已经是中国艺术家的重任。


李前的油画《解放上海之宝山战役》通过表现解放军在宝山战役中冲锋前线的恢宏场景来塑造战士们英勇善战、不畏牺牲的英雄形象。画面的中心聚焦在中央三个战士身上。右侧的战士手指前方,引领者大家向前冲击。左侧的战士已经负伤即将倒下,被中间的战士支撑着。两个人物的动态呼应了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的作品《胜利》中的人物造型。在历史题材绘画中,艺术家需要在有限的画面空间中塑造出真实可信并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叙事情节,这就意味着情节的戏剧性与人物造型之间的戏剧性关系息息相关。作者在此为画面整体赋予了强烈的明暗对比和戏剧张力,让战争的惨烈与悲壮透过画面人物的精心安排而变得触手可及。美术史论家尚辉指出,历史主题性绘画通常采用类似独幕剧的单一舞台画面,通过精心组合正面、侧面和背面的人物,以创建清晰的空间坐标。这种高度概括性的布局使得观众能够迅速融入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类似题材的作品还有孙化一的《解放上海之邮电大楼战役》,李淜的《解放上海之金融战役》,石奇人的《曙光——中国共产党成立》和陈宜明、颜秉卿与任今今合作的《晨曦——解放上海》等。



李前 《解放上海之宝山战役》,油画,2020


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场景并使画面具有可识读的视觉信息,历史题材绘画多数通过现实主义的手法进行创作,并且追求画面场景的戏剧性效果和典型人物的塑造。为了让作品能够兼顾对历史的忠实和艺术家的个体表现,有效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一方面,主题性美术创作需要建立在可靠的历史资料之上的理论建构。另一方面,绘画语言、人物设计和场景构思的艺术性则是评价历史题材作品优劣的核心标准。尚辉认为,绘画的艺术创造不仅体现在对戏剧性情节某一瞬间的选择和设计上,还体现在对人物造型、体态和表情的戏剧化处理上,通过这些手法来增强人物关系的戏剧效果。历史题材绘画在图像时代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了图绘视觉史诗的重要载体和当代上海主题性绘画的重要课题。


表现城市红色文化基因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上海是一座具有浓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的重要课题。


洪健的《上海·红色起源地》以中共一大会址,二大绘会址,四大旧址以及《新青年》杂志旧址等九处红色文化旧址为表现对象,用局部特写拼贴的方式描绘并展现了上海丰厚的红色文化渊源。作者精准地刻画了不同石库门的造型特征,着力表现了门框上的雕花样式,为建筑墙面赋予了独特的年代感与庄严感。九组图像在色彩倾向和观看视角上的细微差异使它们即相互区别又彼此呼应,体现出作者对画面形式独具匠心的思考。马婕的《跨越时空的信——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之送新兵》描绘了在上海龙华烈士纪念地送行新兵的场景。浑厚的红色背景与新兵们的绿色军装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在先烈们的注视下,新兵们接过了历史的接力棒并踏上了属于自己的从军之旅。传统与当下跨越时空的对话在此获得了直观的展现,并成为了主题性绘画与现当代艺术语言的成功案例。类似题材的主题性创作还有李前的《中共一大纪念馆开馆》,张培楚、贺兰山的《建党五人》等。


红色基因是上海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代视角回看历史的记忆为红色文化赋予了新的生气,并为当代主题性创作赋予了新的可能性。



洪健 《上海:红色起源地》,国画,2021


表现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飞速的发展。城市在工业、经济、基础设施、市容市貌等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提升。这一发展历程成为当代上海主题性创作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邱瑞敏、王剑锋和金临创作的《晨曲——浦东崛起》通过俯瞰的视角描绘了在浦东陆家嘴高空作业的一组工人形象。显著的透视为画面赋予了强大的视觉张力,让观者身临其境的同时不禁赞叹城市建设工人的艰辛与不易。中央主体人物双手向上举起,不仅提升了画面的视觉中心,同时也呼应了标题中崛起的内涵。在构图上,前景的钢筋结构和背景的黄浦江河岸均形成了相互呼应的三角形走势,增加了画面构图向上聚焦的形式感。在此,艺术家有效地将上海的发展建设与城市的特征进行了有机结合。施大畏指出,艺术家在表现上海这座城市时,首先需要对其有深入和亲身的了解。他们要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本质、美学特征以及生活形态的演变,还要熟悉它的独特之处、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张培础、季平、韩松的作品《飞的梦想》描绘了中国航空工业上海制造厂研制大型喷气式客机的繁忙场景。全景式的构图有效地将飞机的全貌囊括在画面之中,四周聚集的工程师正专心地钻研飞机的研发工作。虽然画面中人物体积较小,但是却能鲜明地感受到建设团队高涨的热情。刘曼文的《磁悬浮腾跃》则通过组画的方式,用富有现代感的表现形式展现了磁悬浮列车的轻盈与迅捷。画面中,作者通过车厢窗户的反光巧妙地表现人们等待磁悬浮的场景。画面色调干净通透,构图形式新颖,有效地表现出磁悬浮在当代城市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以及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城市属性。上海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历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表现,类似的主题性创作还有李向阳的《饮水思源——记青草沙源水源地工程》,杜海军的《中国智造的国家名片》和殷正洲的《一带一路上的上海建设者》等。


在这一类创作中,对上海当代城市属性的挖掘以及对现代绘画语言的融合为主题性创作的表现形式开辟了新的可能性。



邱瑞敏 王剑锋 金临 《晨曲——浦东崛起》,油画,2011


表现当代城市生活


当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成为了当代上海主题性绘画表现的另一个主题。这一类主题性创作将视角聚焦到日常生活的点滴,通过对平凡生活的感悟来挖掘艺术表现的对象。美术史论家杜少虎认为,这种创作方式以创作者的个人经历和体验为起点展开,体现了从宏观视角向微观视角的转变。它将普通人的生活置于创作的核心位置,运用以小见大的叙事方法,使平凡的日常生活成为主题性创作的主角。洪健的《熊爪咖啡》以网红熊爪咖啡为主角来表现都市青年的生活状态和意趣。作者将画面切割成九宫格的形式,每个画面展现出购买者与咖啡不同的互动方式,从侧面反映了城市中网红打卡自拍等当代城市生活元素。张可扬的《中华艺术宫10年再出发》描绘了中华艺术宫内参观者络绎不绝,拍照留念的热闹场景。作者对画面人物进行了饱满的排布与设置,人物的交错与重叠以及大家争相拍照的场景传达出人们对艺术的热情与渴望,而人群中的外国人形象则反映出上海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特征。在绘画语言上,作品既体现出传统写实绘画的造型功底,同时也体现出图像时代下人们的观看方式与习惯。


当代城市生活的多样性、复杂性和趣味性为主题性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觉元素和形式灵感,并促进了写实绘画语言的多元发展。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绘画形式,关注个体的生存状态,挖掘人文精神,并将其融入到文化记忆的范畴中。



洪健 《熊爪咖啡》,国画,2023


当代上海主题性创作不仅承载了塑造历史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同时也成为了记录城市发展和日常生活的关键载体。对造型艺术的不断锤炼以及对画面形式的持续创新成为了艺术家探索的共同主题。尚辉指出,主题性绘画创作已提升到国家层面的视觉史诗创作这样一种历史与艺术双重使命的高度,因而重识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艺术价值,探讨主题性绘画创作的艺术规律,便成为解决与提高当代画家思想认识的首要问题。上海当代主题性绘画为艺术家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并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而推陈出新,为谱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贡献。


作者:陈雨桐 陈扬志


文:陈雨桐(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陈扬志(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讲师)编辑:范昕责任编辑:邵岭


来源:文汇报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