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少读一年!多所高校官宣,缩短建筑类专业学制为四年

新资讯 2024-10-3 16:25 鲁中晨报 2 0

近日,多所高校密集公示2024年本科专业调整设置结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0余所高校拟缩短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等建筑类相关专业的修业年限,从5年调整到4年。


缩短学制的背后,透露出什么信号?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适应市场变化,建筑类专业纷纷缩短学制


本批缩短学制的专业集中在建筑类专业。据昆明理工大学发布的《2024年风景园林专业调整学制申请》,20多所高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已经为4年学制。湖南省内高校中,长沙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湖南科技学院的建筑学专业均计划由5年制改为4年制。



过往,建筑学专业学制较长,主要归因于两方面。


一方面,为了与国际接轨,2008年,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多所国家的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认证机构联合签订了堪培拉建筑教育协定,规定完成五年的专业教育才能取得国际互认。


另一方面,由于建筑类专业涵盖理、工、文、艺术等多个领域,知识体系广泛且学习难度大,其基本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要求更长的学习周期。


但受近年来地产行业低迷等多种因素影响,传统土建类专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困局。面对就业的竞争压力,缩短学制、提前毕业成了一种应对策略。


如果早毕业、早就业,就能尽早积累项目实战经验。黎紫晴从建筑类专业毕业后便入职湖南建设投资集团。她认为,建筑工程行业需要靠项目积累经验,过长学制反而不利于专业人才培养。早日进入职场,意味着能更早地接触实际项目,从而在职业生涯中抢得先机。


此外,学习时间成本较高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


如果本科学五年、硕士学三年,用八年时间获得硕士学位后就业,对学生而言,时间成本过高。长沙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周晨教授认为,建筑类相关专业的本科学制缩短为四年,有效缩短了学生接受本科教育的时间成本,有利于缓解学生就业压力、提高升学积极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则认为,我国教育的最重要问题,不是学制,而是在目前学制基础上,如何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说,由于人才质量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受教育年限与人才质量缺乏紧密的正相关,导致社会出现了呼吁缩短学制的呼声——既然多读两年书,学生的能力并没有提高,为何不缩短学制,让学生早升学、早毕业就业呢?


教育提速,更要提质


今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23年度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本科专业增设、撤销、调整共涉及专业布点3389个,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学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课程设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知识体系构建等多方面调整。


如何在缩短学制的同时,保障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湖南省内高校正积极采取行动,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周晨认为,学制缩短后,通过更紧凑、更高效的教学模式,依然能够培养出既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又拥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比如专业实践中,我们风景园林专业的学生需对河流、森林等景观进行广泛实地考察。以往,单门课程的外出实习会持续一周时间;而现在,我们计划在同一学期内,将两门课程的实习整合至总共10天完成,而非以往的14天。这样就能把省出来的四天,花到教学实践上。周晨介绍,该校风景园林专业计划通过引入在线课程、项目式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合理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


湖南科技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周基认为,在缩短学制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课程设计的合理性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性。该校建筑学系根据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评估要求,对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将传统建筑数字化保护、砖石质文物智慧测绘与监测、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和数字孪生技术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适应性,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


不过,也有不少受访学生认为,从就业层面看,本科五年制还是四年制其实差别不大。


正在湖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专业就读的研究生贺凌云,近期参加了各类土建类岗位的招聘会。在求职过程中,他观察到,真正影响求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于学生的综合素养、个人能力,以及毕业院校的声誉与层次,而学制的微小差异则显得相对次要。


为了适应专业特性、行业趋势及学生需求,建筑类专业本科教育正在提速。但不管学制如何变化,其最后的落点都应该是以学生为核心的高质量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因此,如何在缩短学制的同时,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成为了各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来源:湖南日报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