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首年 上海首场大型线下高招咨询会来了

新资讯 2024-6-17 11:17 新民晚报 3 0


图说: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在上海建桥学院大操场举行 主办方供图(下同)


616日,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在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建桥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近百所高校参加,包括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36所上海高校,以及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等54所外省市高校。


今年是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后的第一年,并且是实行通用版高考选考科目的第一年,考生更加关注高校学科专业布点的优化调整情况。这是今年沪上在高校举办的首场大型线下高招咨询会,吸引了上海及周边长三角地区近万名考生及家长前来面对面交流咨询。


眼下,卸下负担静待出分的考生和家长关心什么?与各校招生工作负责人面对面,又最想问些什么呢?



加大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力度


目前来咨询的上海考生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是关于今年同济大学的特色专业和培养政策。我们希望选择最优秀的学生,和对同济大学最感兴趣的学生来到同济。同济大学上海招生组组长熊老师表示,高校从招生、培养到就业再到深造,有一个全链条人才培养规划,有自选套餐,也有精选套餐,比如率先探索微辅修专业、双学位专业可以保研单列等政策,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选择机会。尤其是转专业的设置,学生入校后有中外合作办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重自由,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发展有更多的选择权,这也是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的尊重。


华东理工大学招生办主任孙玉柱表示,今年学校招生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力度,对招生优势专业和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金融学双学位、工科试验班(生物医药)、机械智能化实验班等进行了扩容,并且新增了电子信息材料本科专业。学生进校后转专业自由度更大,有两次转专业机会,转出无限制,转入有考核。孙玉柱告诉考生和家长。


高校普遍采取新措施:入校以后转专业、第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微专业,还有很多的机会,即使在高招中选择了不满意的专业,入校之后转专业的机会非常多。作为本次活动东道主,上海建桥学院副校长俞晓光告诉记者。



为上海考生送上大礼包


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落地新高考,考生报考时,需要注意自己高考选考科目与本科专业类别是否相符——比如报考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必须高考选考政治科目;而大部分理工农医类专业要求选考物理和化学科目。


武汉大学针对上海考生送上三大礼包学校今年在上海招生总人数有所增加,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从8个增加到9个。其中,弘毅学堂、法学、计算机、遥感、电气等优质热门专业招生在上海地区投放计划人数显著增加。武汉大学招生组负责人李懿透露,特色试验班弘毅学堂招生重大改革,全国招生人数从245人增加到400人,在上海投放的招生计划增幅较大。此外,该校在本科生中设立了50余项奖学金,学生最高可以一次获得10万元奖学金。


中山大学招生办老师表示,今年该校在上海市普通类招生计划38人,招生专业同上一年相比略有调整,今年设置了不限专业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组,取消了单选物理组,并新增网络空间安全”“社会学类专业在沪招生。



倾向于从兴趣出发


烈日炎炎,挥汗如雨,但前来咨询的考生及家长们热情丝毫不减,各高校的咨询台前人头攒动。


选择学校还是选择专业?留上海还是去外省市?记者观察到,今年有更多上海考生在权衡这些问题时更加倾向于从兴趣出发,并且对外省市的优质高校也更加关注,考虑列入报考清单内。


考生小唐对生物医药相关专业兴趣浓厚,相比于高校的选择,她更注重所选专业与日后就业之间的联系,我希望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专业。


小张笑称,自己已经坦然接受非毕业即就业的现状,更心仪科研相关专业。他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院士特色班与未来技术拔尖班兴趣浓厚,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与生命健康这些属于国家急需的行业前沿领域,我也想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贡献力量。



考生家长陶先生表示,在择校时会优先考虑本地高校与外地特色专业学校,会尊重孩子的意愿、结合孩子的兴趣、选科以及未来的就业方向综合考量。从咨询会获取的信息会与孩子同步,共同商量志愿填报,做出更优决定。陶先生直言,我更关注孩子以后靠什么吃饭、学到什么专业能力。


俞晓光建议,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结合高校建设的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优势学科专业,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同时,可以多关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市场匹配的学科专业,提前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路径。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