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四大引擎”助力浦东67所项目校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

新资讯 2024-5-13 21:21 浦东发布 4 0

浦东每四所公办小学和初中里,就有一所是新优质项目学校!


近日,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项目推进暨研讨会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举行。小布从会上获悉,新优质项目启动12年来,浦东共建设市、区两级新优质项目学校67所,覆盖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逾25%的公办学校,并以四大发展引擎助力其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近期浦东还将发布《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力争在3—5年内区级新优质学校项目校扩大到120所左右。



新优质学校已经成为上海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张名片。在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看来,新优质学校不是传统优质学校的升级版,也不是广受追捧优质学校的简缩版,而是主动探索教育规律、变革育人方式的增值版他表示,去年《上海市新优质学校质量发展引领计划》确定为市委、市政府重大项目,加大支持力度,持续推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和深化研究,计划今年将新优质学校市级项目校从128所增加到150所,2026年增加到200所。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涌现出一批发挥明显价值引领作用、办学示范效应的项目校,若干个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项目和创新案例。


作为全市教育体量最大的区域,浦东新区肩负着教育提质增优的重要使命。我们对新优质学校的高质量发展抱有很高的期望和坚定的信心。在会上,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斌回眸了12年来区域探索新优质学校项目的历程和经验。2012年浦东开始创建新优质学校,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初步创建阶段,确立了25所第一批和第二批区级新优质学校,其中6所成为市级新优质项目校。此后项目进入集群发展阶段,完成了第三、四批项目校创建。而在新优质项目创新试点阶段,浦东采取创新性发展策略,依托创新试点项目,鼓励项目校找到发展过程中的突破点,推动学校出亮点、出特色和出经验,已有多所学校出版相关成果。目前,浦东共有市、区两级项目学校67所,覆盖了全区义务教育阶段逾25%的公办学校,在办学价值取向、育人方式变革、治理方式优化、师资队伍发展和信息技术赋能五大领域开展了积极探索。



陈斌表示,基于浦东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体量大、数量多的实际情况,新优质项目以引领更多的普通公办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成为有本土特色、有区域、市域乃至全国影响力的高质量发展学校为目标。结合区域实际,浦东打造四大发展引擎,通过内涵发展特色动、集团学区紧密动、教育科研协同动,技术赋能循证动,形成市、区、校三级网络架构。浦东的新优质项目创建高度重视教育科研的引领,高度重视科研专家的全程指导,12年来先后邀请到100多名专家开展指导,目前项目在研课题达180多项;搭建多元展示平台,组织全周期的区级支持行动,为项目组定期组织专家报告会、咨询会,帮助新优质学校在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总结教育教学创新性成果。据透露,《浦东新区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行动计划》即将公布,未来浦东将推进区级新优质项目校倍增计划、区级新优质项目校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和区级新优质示范项目创建计划等三大行动计划,力争在3—5年内区级新优质学校项目校扩大到120所左右。



以人为本的育人方式,是新优质学校的根本;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生态,是新优质学校的基本样态。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研究员、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所长汤林春在会上作了坚持新优质学校办学底色,打造以育人为中心的办学样态的主题报告。他结合《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介绍了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计划实施的六个阶段,并提出:新优质学校的办学底色是回归育人本源、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在常态学校里解决常见问题、坚持内涵内生发展。


如何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协同力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校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认知与行动应该如何转变?”“如何走出有学校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在当日下午举行的研讨会上,校长们就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困惑与破解展开讨论,对现实难题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指导,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上海市新优质学校研究所和浦东新区教育局主办。会上,上海市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引领项目市级专家委员会委员获颁聘任证书。


文字/部分摄影:符佳


编辑:吴婷


来源:浦东发布官方微信


声明:发布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确认后马上更正或删除,谢谢!
新资讯(www.xinzixun.cn)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高效、便捷的资讯获取与信息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新资讯:www.xinzixun.cn (盛世汇新旗下网站)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