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开启左侧

[亲子活动] “高期待”是毁掉亲子关系的开始

[复制链接]
品茶论道 发表于 2022-10-7 16: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
品茶论道
2022-10-7 16:16:55 3324 0 看全部
窦文涛曾在《圆桌派》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这个产品、自己最宝贵的这个产品,如我所愿。父母把自己当作制造机器人的那个造物者,我制造了他,那么他按照我设定的程序,完成了目标,我人生得以圆满。”

那么家长们,你是想要一个完全听自己话的机器人呢?还是一个有健全人格,独立思想的孩子呢?

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替代品。没有任何一个人想成为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父母。

0.jpg


现在国家推出“双减”,还是有家长在课后“暗暗较劲。”

我特别喜欢心理老师李品宽老师对“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解读。他说:

“这句话害了多少个家庭,特别是现在只有一个孩子的家庭,它设定出来人生只有一条路,你必须按这条路去走,似乎这个地方才是终点,是这样吗?你认为你的人生只有这一条路吗?”

答案显而易见:不,人生的路不止一条,孩子要走的路只能由自己去走。

那有的家长会说,现在这个社会我要是不“鸡娃”,他怎么去面对这个社会呢?我不对他高要求,难道要让他去社会挨打吗?

那家长的高期待和高要求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呢?

01

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具备自己的思想,对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形成独立的人格。

如果家长过于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很可能会丧失掉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而家长对于孩子过高的期望落空时,可能会产生很多的失望情绪,无论表现出来的,还是没有表现出来的,都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变得自卑。

02

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学习上,这样就使得家长对孩子的高期望成为孩子厌学的根本原因。

任何一个人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肯定都会产生一些厌烦的心理。

长期以往,如果孩子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还会给自己设限,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快乐,只有压力,所以就会厌学。

03

破坏亲子关系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复刻自己甚至超越自己,家长受自己期望的影响会不断地敦促孩子去做事情,去努力。

有的家长会打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大旗去绑架孩子,有的孩子调节的好,会舒缓自己内心的压力,有的孩子调节的不好就会走上歧路。

而且一旦到了青春期,孩子会产生很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也面临危机。

蔡康永曾经说过一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他说:“父母对孩子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就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成为自己,而不是成为我们希望他成为的样子,这是我们对他来到这个社会最好的回报。也许,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比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更重要。”

00.jpg

这让我想到最近因为教育理念而大火的一位明星妈妈--伊能静。她发了一个关于儿子的成长视频,引发了很多人的讨论。

他的儿子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异类”,因为作为一个男孩子,他化浓妆,穿女装。

伊能静的儿子恩利说,这是他对世界的表态。就像每个人每天都在变化不同的角色,透过换装去探索自信与自由,这种探索,是非常个体化的,与他人无关。做自己,不仅仅要接纳这世界常有的过度干预,更需要对自我的理解清晰。

对此伊能静做的是给他全部的支持,她在视频的开头写道:
“我希望成为你的挚友”。

她没有要求儿子要和其他孩子去跑同一个赛道,去成为这个世界的大多数。而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网友在视频下面评论:

“妈妈只负责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孩子有权力做自己。”

“我喜欢伊能静的教育方式,爱孩子就应该给他正确的指引,不是强求,不是附加。”

000.jpg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要挑战的不是父母给他制定的高要求,他要突破的是昨天的自己。

与其把孩子打造成有线的风筝,不如让他成为天空中有能力独自面对风雨的鸟儿。

所以,家长们,让孩子能够自己去抵御这个相对残酷的社会最好的方法,不是一路鞭策。

而是让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对自我清晰的认知,还有父母给的爱和底气。能够战胜困难的永远都是爱与勇气。

转自:兴智家庭教育官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3324 | 回复:0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