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切换城市]

开启左侧

[琴棋书画] 清宫游戏——方圆之间的阴阳角逐

[复制链接]
壹柸凊茶 发表于 2022-7-5 15: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
壹柸凊茶
2022-7-5 15:45:37 2847 0 看全部
2.png

正方形的平面上,19条线纵横交错,361个交点应运而生。黑白两色大军在各自“军事家”的指挥下安营扎寨、相互角逐。围棋,是广受人们喜爱的棋类运动之一,历史悠久,规则完善,甚至衍生出系统的理论体系。人们在下围棋时,不仅需要灵活动脑,还能在棋局中体悟人生哲理。故宫博物院收藏了一张明代万历时期的棋桌,桌面上合拢时是四足木桌,打开后为八足棋桌。棋盘两侧有装着黑白棋子的棋子盒,棋盘下方的抽屉里还有雕玉牛牌、雕骨牌、骨摋子牛牌等明代宫廷喜爱的棋牌用品。这张棋桌结构新巧,做工精细,反映出围棋等棋牌运动在明代宫廷中的兴盛。

3.png

明万历黑漆棋桌,故宫博物院藏

4.png

黑漆棋桌的细节图

围棋发源于春秋战国以前。汉代的语文辞书《说文解字》中有“弈,围棋也”的记录,认为汉代以前,人们提到的“弈”,就是围棋。我们现在常用的词语“博弈”,当初指的就是六博和围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中有“弈者,举棋不定,不胜其耦。”意为下棋的人如果拿着棋子做不了决定,就不能战胜对方。《孟子》中还有“弈秋学弈”的故事,告诫人们学习时要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这些围绕围棋的故事说明在春秋战国时,围棋已经为人所熟知。

魏晋南北朝时,围棋是普及广泛的体育项目之一。统治者、军事家、文人,多有喜爱围棋者。为了区别棋手的棋艺水平,围棋品位制建立,棋手的棋品分为九个等级,一品最高,九品最低,刚好和现代围棋段位制的高低顺序相反。《南史柳恽传》中有“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的记载,其中的登格者据推测就是指达到品位标准的人。制定品位标准,考覈棋手能力,促进了围棋的发展。此外,秦汉以来棋谱的相继问世和流传,也对棋艺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使围棋成为更加成熟的棋类竞技运动。

如果说南北朝是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那唐代则是第二个高峰。围棋发展在唐代有一个重要转折。在南北朝及其以前,围棋以它的军事、竞技、娱乐性质,受到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和社会名流所喜爱,尤其是围棋在军事方面,受到许多围棋名家的重视。东汉马融的《围棋赋》有“略观围棋兮,法于用兵。三尺之局兮,为战斗场。陈聚士卒兮,两敌相当。拙者无功兮,弱者先亡。”将围棋视为战场,下棋看作用兵,弱者先亡。而随着唐代社会生活安定,人们逐渐将下围棋和弹古琴、写书法、绘画归为一类,成为陶冶情操、放鬆身心的休閒活动。此外,从唐代起,宫廷设有“棋待诏”一职,专门负责陪皇帝下棋。这些棋待诏从专业棋手中严格选拔出来,棋艺高超。棋待诏的制度从唐初延续至南宋,进一步扩大了围棋在社会的影响力,同时提高了棋手的社会地位。随着隋唐时期中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围棋经由使团东传日本,成为日本人民喜爱的体育项目。除了日本,朝鲜半岛也受到中国影响,两地棋手常有棋艺切磋。

明清时期,围棋运动进一步发展。明代的统治者很喜欢棋类运动,在明正德到嘉靖年间,出现了三个著名的围棋流派,即永嘉派、新安派和京师派。在他们的带动下,围棋打破被士大夫长期垄断的局面,在市民阶层中逐渐兴盛起来。民间不仅举办大量围棋比赛,还出现各式棋谱,将围棋普及。清代更是如此。清代皇室喜欢围棋,在他们的宫殿和花园中都能看到棋子、棋盘或棋桌的身影。乾隆时期的《月曼清游图册》中有一页描绘了早春时节女子们在花园中下围棋的场景。

5.png

清乾隆年间陈枚《月曼清游图册》,故宫博物院藏

6.png

清《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清夏赏蝶》轴,故宫博物院藏

如今,围棋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需要保护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在世界各地,愈来愈多人开始领略围棋的魅力。在2016年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中,谷歌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战胜当时的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轰动世界。

通过深度学习,胜算极高的AlphaGo向世人展示了人工智能学科的高度发达,但它却很难感知围棋竞技时双方头脑和心理上的博弈。其实,中国早期棋制的形成,就受到先秦时期天圆地方、阴阳相生相剋思想的影响。方形的棋盘搭配圆形的黑白色棋子,将宇宙天地浓缩在小小的棋盘中。黑棋与白棋的角逐,不仅是棋手技艺上的切磋,更深程度上反映出棋手的武略思想甚至是富有玄学意味的人生哲理,输赢固然重要,但围棋中隐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思想,更是我们需要关注和理解的方面。

本文转自:半斤散装历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您可能感兴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2847 | 回复:0

新资讯致力于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资讯获取与内容创作和知识分享服务,打造一个有影响力的多元化中文新资讯平台。
关于我们
公司介绍
发展历程
联系我们
本站站务
服务协议
本站义务
友情链接
业务合作
广告服务
商家入驻
我要投稿

手机APP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甘肃盛世汇新资讯科技有限公司 陇ICP备17005351号-5|甘公网安备 62012102000363号 客服邮箱:sshxqy@163.com 投稿邮箱:sshxqy@126.com
QQ|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