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景区度假区发展报告(2022—2023)》:从“风景”到“场景”成景区度假区发展新方向
转自:中国旅游报
图虫创意供图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了《中国旅游景区度假区发展报告(2022—2023)》,基于“从风景到场景”的视角,分析研判了我国旅游景区度假区业态创新和发展的新方向。报告表明,随着游客出游半径和目的地游憩半径分别从2019年时的270公里和15公里缩小到2022年的100公里左右和七八公里以内,从“风景”到“场景”正在成为旅游景区度假区发展的新方向。
报告表明,疫情让旅游需求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多变化。在出行距离缩短的同时,休闲的频次明显提升,消费场景趋于多元,旅游休闲活动可以发生在社区花园、城市绿道,可以发生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国家公园等一切有风景的开阔开放空间,也可以发生在餐馆、酒吧、咖啡馆、购物中心、菜市场、酒店与民宿等商业环境,还可以发生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电影院、音乐厅和戏剧场等文化空间。在休闲旅游者的眼中,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处不风景,时时可休闲。游客需求的变化也促进了旅游休闲新业态的概念创新和市场导入,比如北京杜威中心的梵高和莫奈的光影艺术大展、嘉兴的歌斐颂巧克力小镇、蚌埠的禾泉山庄、上海春秋的城市微旅游等。它们不是传统的景区,而是全新的消费场景,在融合风景与场景的同时,也为景区创新和目的地建设提供了全新空间和无限可能。
报告显示,后冬奥时代的冰雪类景区为游客提供了更具差异化的冰雪活动场景与空间。“小区域、低消费、高频次、旅游本地生活化、服务自助化、冰雪观光和滑雪休闲度假并重”成为冰雪旅游消费市场的新趋势,42.5%游客倾向于冰雪观光游览,45.1%倾向于滑雪休闲度假。与旺盛的冰雪消费意愿一致的是,万亿资金也在引领着全国冰雪旅游重资产的投资热潮,传统冰雪类景区建设和新兴室内冰雪场景打造并肩而行。
报告显示,红色旅游景区正成为培养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的目的地。近年来,红色旅游热度持续走高,从去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到今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都激发了大众红色旅游热情,每逢节假日尤其国庆节,大众的家国情怀使得红色景区迎来客流高峰。各地推出的打卡红色地标、探访红色旧址、缅怀革命先烈等红色旅游主题活动备受欢迎。
报告显示,景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更重要的产业促进和带动作用。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的全国旅游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活动半径进一步收缩,城市近郊的乡村旅游却逆势增长。
报告显示,主题公园在大众消费市场依然占据突出位置。今年的主题公园虽然受多地散发疫情的影响,却也展现出强劲的复苏能力。今年10月全球主题娱乐协会(TEA)和AECOM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年主题公园和博物馆报告》显示,按照客流量,中国有6个主题公园跻身前25名。
报告还显示,文博游持续走热,博物馆展览受青少年群体的青睐。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探索以新方式、新手段为游客提供个性化、沉浸式体验,通过线上独立运营虚拟平台、推出宣传教育性文博内容、展示创新文博衍生产品等方式,实现虚拟流量积累。今年中秋、国庆假期,参与文化活动的游客占比93.1%,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作者:记者 李志刚;编辑:宋雨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