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所在的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每年新入校20多位教师,如何让“职场小白”在新学期能信心满满地踏上讲台,从容应对初入职场的各种挑战?如何持续激发新教师对职业的认同感,让他们能始终保持对教师职业正确的行动方向和充足动力?这是我们高度关注的课题。 在笔者看来,新教师能否树立起正确的职业情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岗前培训的有效策划与组织实施。我们通过系统规划设计“岗前六步研修”赋能新教师,让新教师们对职业的期待被认同、对职业的惶恐被看见、对职业的挑战被化解,进而坚定自身对教师职业的选择,让他们真正爱上教师这个职业。 一次“深度对话”,看见新教师的职业期待。新教师入职名单确定后,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会在暑期和校区执行校长一起与每位新教师进行一次深度对话。一方面,通过对话,学校可以全面了解新教师的求学经历、专业背景、个性特点以及他们选择从事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和未来对于教师职业的期待,从而便于学校对新教师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成长规划和任课任职安排;另一方面,通过循循善诱的对话,拉近了新教师与学校的距离,让新教师感受到他们对职业的选择、期待是被学校所重视与看见的。而这种“看见”的力量也会在新教师们日后的研修、教学中不断被强化。 一幅“图说人生”,坚定新教师的职业选择。在新教师为期一周体验式、参与式岗前培训的第一堂课上,他们需要根据培训教师要求用10分钟时间在白纸上画出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然后上台进行3分钟“图说人生”的演讲。这对每一位新教师而言都是一次历练和展示。点评环节我们会告诉新教师,设计这一任务是为了让他们回溯思考自己的人生,展示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确立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价值感。同时通过绘图与即兴演讲,让教师们知道如何成为有审美力、故事力和表达力的教师,而这些都是未来教师必备的软技能。 一个“师徒结对工作坊”,初步夯实新教师专业素养。新教师报到后,任教的校区、学段及具体的课务安排尚未明确,但各项教学技能修炼需要新教师利用岗前时间及时学习跟进。为此学校建立岗前“师徒结对工作坊”,帮助每位新教师结好岗前带教师傅。师傅们围绕“教师基本功锤炼”“教师专业素养学习”“教案学案设计”“教育类书籍阅读”“PBL项目化学习设计”等五大研修任务,进行线上线下的带教辅导。经历近一个月的学习后,在新进教师主题培训周上分组展示研修成果,带教师傅则进行现场评价与指导,从而进一步夯实新教师专业素养。 一场“镜面研修”,化解新教师的职业挑战。新教师踏入职场后会面临许多的“第一次”,这些“第一次”如果没开好头、迈好步,很容易成为新教师事业发展的“拦路虎”,进而阻碍新教师成长。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制定了教师岗前“第一次”镜面式研修方案,包括第一次家访、第一次家长会、第一次备课、第一次上开学第一课、第一次作业设计与评价、第一次组织班会课。然后邀请学校6位骨干教师梳理这些“第一次”所该遵循的关键要点和具体实操策略,制作成10—15分钟的视频与PPT,为新教师树立起可模仿借鉴的“镜面”。新教师则在整体学习的基础上选择一个“镜面”进行重点仿学。从树镜面—仿学镜面—展镜面—评镜面,研修过程成为新教师对照镜面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诸多令新教师望而生畏的“第一次”所带来的挑战被有效化解,从而大大降低新教师的焦虑感,使他们更能从容不迫地步入职场。 一段“阅读体验”,凝聚新教师的教育力量。新教师岗前研修期间,我们设计规划教师阅读几本书,从而加强阅读对新教师的专业影响力。一是引领阅读学校百年历史文化之书,回顾学校100多年来与党和国家、与祖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光辉历史,挖掘校史中的红色育人资源,让新教师从党史、校史中汲取奋进的力量,赓续红色血脉;二是集体阅读《教育家精神之路》一书,让新教师走近教育大家,感受教育家的付出与艰辛、收获与成就,并从他们博大的胸怀、高远的追求中汲取宝贵的精神力量;三是集体阅读《正面管教》一书,引导新教师用“和善而坚定”的师生互动方式与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感情关系,为新教师凝聚教育智慧和力量。 一项“团队熔炼”,夯实新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的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服务精神等团队精神是教师职业精神的重要体现。因此,新教师主题培训的第一天,学校师训中心会向教师们布置一项团队熔炼任务——在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作集体创意展示。新教师需组成团队,通过组织策划,分工协作进行排练磨合,然后面向全体教职工进行半小时左右的创意展示,既要展示团队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和学校百年历史文化的认同,同时也要展示团队及个人的才艺特长、任教学科情况等。而为增进新教师彼此了解,促进团队凝聚力与合作精神的快速形成,在新教师主题研修的第二天,学校师训中心组织教师们进行户外拓展培训,培养起团队成员的默契感。之后,他们锚定目标、携手共进、精心策划,从而在开学教职工大会上作出团队最精彩的集体亮相和展示。 (张晓萍 作者系浙江省嘉兴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
|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胡倩 “不接收‘疫情班’,‘疫情班’应
近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